留学申请只是起点 | 长远规划 助你学业顺利 + 事业成功
![]() |
《你不知道的美国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Warald出书了! 真实有料的美国留学指南,不知道后悔一辈子。 |
购买链接: 天猫 当当网 亚马逊中国(有Kindle版电子书) 京东(有其他格式电子书) |
博客文章
- 美国国土安全部2012年度更新STEM专业名单 – 看看你的专业是否在其中? 2012/05/19 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最近更新了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专业的名单。最新的名单列表在: http://www.ice.gov/doclib/sevis/pdf/stem-list.pdf 你所学的专业是否是STEM专业,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国际学生可以获得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OPT有时间限制,目前为一年。如果你的专业是在这个STEM列表里,同时给你提供实习的公司加入了E-Verify,那你的OPT还可以获得17个月的extension,这样加起来,一共是29个月。 关于什么是opt、opt有什么作用的介绍,可以参考warald以前写的一篇文章:《 充分利用CPT/OPT》
- 推荐一个帖子:以电力系统为例子,如何有针对性修改简历 2012/05/15 每个人很可能在多种场合需要用到简历(Resume/CV),比如某个公司招聘或者某个教授招人,往往会对职位申请人的背景和技能有要求,一般情况下,教授们招RA可能考察大面的知识,不扣细节,但是公司里的职位,往往对详细、具体的技能要求很高,你如果有欠缺的方面,在众多的求职者中,会被放大看待。 钢铁苍穹是位很热心的同学,之前在一亩三分地找工求职版里提供过就业职位信息《贡献power system master的职位》,也来分享过他的《H1B签证申请timeline》。前几天,他以power systems的一个职位为例子,介绍了如何有针对性的写简历:《写给找工作的电力系统的研究生们——关于如何有针对性的修改简历》 他举了一个对技能要求比较特殊的职位(EE+CS都需要),从“技术”层次谈了如何应对,Warald觉得这个角度很好,而且求职的过程中,也的确最好是根据不同职位来customize your resume/CV,建议大家读一下。
- 是否该选择CMU/Stony Brook/Chicago等美国大学的海外分校读书? 2012/05/13 CMU(卡耐基梅陇大学)在世界各地开分校,甚至连卢旺达也有,开设中国分校,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今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有的系招生收紧,在美国本土不像往年招那么多人,同时录取硕士和博士项目申请人去韩国读书,比如说给全奖让你去韩国读博士,或者让你自费读韩国分校读硕士。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也“发配”申请人去新加坡分校读金融数学硕士。 有些人要破口大骂,说这些学校真无耻,赚钱不择手段。Warald认为,美国学校在世界各地开分校,的确有盈利的目的在内,如果亏本的话,估计这些学校的各种漂亮口号会偃旗息鼓,但是总的来说,是件好事,值得提倡,因为他们给这些分校所在地区的人提供了教育机会,也让美国的教授们和高等教育系统more accessible。 申请赴美留学的人,最初的愿望应该都是在美国本土读书。有的人申请失利,或者实力不足,自然会开始考虑其他的路子是否可行。是否该去这种海外分校,得看你的实力背景、目标、人生态度,也得看你手头的选择有哪些,不是几句话说清楚的。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美国学校敢开设分校,是认准了会有人就读的。 Warald提醒:教育只是途径,读书只是手段,最终你还是要完成目标。 你的目标是什么?来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看重在美国的就业机会,尽管未必打算永久留下,但是至少想在美国工作几年,挣点钱+积累工作经验,作为今后发展的基础。美国政府给国际学生提供OPT/CPT/H1b的机会,在政策上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在美国本土接受教育然后找工作,更方便机会也越多。而你在海外读书,很可能无法获得这些便利的条件。 海外分校很可能无法申请opt/cpt。比如opt,要求在美国本土的学校里全职就读两个学期,如果达不到这点,你就无法获得opt。 有的项目,比如CMU MISM分配申请人到澳大利亚就读一年,最后两个学期再来美国就读,其实是考虑了移民政策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就当成是9个月必须毕业的短期硕士项目就成了 – 关于短期硕士项目的问题,我以前写过《是否选择Cornell ECE/CS MEng等9个月短期硕士项目?》;关于opt/cpt的问题,请参考我在09年写的《 充分利用CPT/OPT》 如果某个项目全部学习都在韩国、中国或者卢旺达,那你无法获得opt,也无法获得cpt,而H1b里两万个专门留给advanced degree的名额,你也无法申请,影响巨大。 你应该弄清楚:美国大学某海外分校项目,是否让你在美国本土就读至少两个学期?你的硕士项目,是否可以申请opt/cpt?将来申请h1b,是否跟美国本部的学位一样,可以申请给advanced degree的名额? 如果答案都是NO,你可以认为用这段教育经历找美国工作的路子被断绝了99%;Warald留下那1%,是因为理论上讲,只要你有中国正规的本科学历(无论是否有海外分校的硕士/博士),也有可能直接找到美国本土的工作,比如一亩三分地论坛里的例子《facebook在中国大陆直接招本科生去加州总部工作的实例和经验总结》。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 [CS硕士美国求职经验] 面试30+公司,10+onsite,8个offer,自己取消了Apple,Facebook,Twitter 2012/05/12 前几天学EE的Dincyfeng分享了他在9个美国公司12场onsite面试拿5个full time job offer的经验,很多学EE的看的激情澎湃。 昨天gkywkf也来分享了他在美国找软件工程师的经验。作为一亩三分地论坛最早注册的“老人”之一(UID: 11),他看重并不是著名的大公司,而是有前途的startup,在拿到两个dream offer之后,直接取消了Apple,Facebook,Twitter等著名公司的面试。 gkywkf写的《CS硕士菜鸟美帝求职经验》里,针对入门、intermediate和advanced三个层次,讲了如何准备技术面试,也给了参考资源。他也说了自己的背景:东北部一所小学校两年的硕士项目,期间做了半年的实习。 最后,Warald感觉最近几年,想加盟创业型公司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了,有些人并不是很看重公司的稳定性或者名气大,不想被摁在大公司的固定职位上,而是向往创业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前景。两年前,我就写过一个文章《国际学生找什么样的公司就业 – start up/创业型小公司》;一亩三分地找工求职版里也有帖子:《我的IT创业经验谈》《【访谈】硅谷老兵的十年》
- [迄今最牛的EE就业大帖] 9个公司12场面试搏杀经验,硅谷求职攻略系列上篇―硅谷那些事儿 2012/05/10 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的同学们,迄今为止,最NB的美国EE就业总结帖子出来了!各位请速速围观! Dincyfeng年初刚拿了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的硕士学位: 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对求职一无所知的小白,本科偏物理半道出家转数电,编程能力平平,没有任何相关专业实习,拿不出手的GPA,没有任何的research project,没有人refer,校园招聘也从来都是两手空空。 他转战硅谷2个月,拿到13家公司21个职位的面试,主要涵盖Design、Verification、Application、Validation四种职位,除了Google, Synopsys, Brocade, AMD第一轮挂了,一共拿到9个大公司12场onsite,公司包括: Altera, Broadcom, Ericsson, LSI, Marvell, Microsoft, Nvidia, Qualcomm, SanDisk – 学EE的同学应该对这些名字很熟悉吧 最终战果:5个offer(其中1个口头的),3个reject,2个没出结果的已经decline掉了,从纽约columbia大学搬到了San Diego。 Dincyfeng告诉我,说要写个《硅谷求职攻略系列》,给学EE的同学打打气,今天发了第一篇:《硅谷求职攻略系列上篇――硅谷那些事儿(硅谷游记)》。 这个长贴图文并茂,介绍了硅谷地区多家高科技公司的情况和面试过程,作为行业巨头,这些公司也是就业的热点选择。废话Warald就不多说了,您自己看帖子,相信你会赞成:这是迄今为止,信息量最大的EE就业帖子。 Dincyfeng一直在一亩三分地招工求职版里很活跃,也会继续回答大家的问题。大家抓住机会来问这位“面霸”,他也会在这个系列后面的帖子里继续谈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最后,之前Warald在博客里写过:EE现在最好就业的方向是VLSI/ASIC Design Verification,和美国就业形势大好, h1b签证名额将很快用完,最近找到工作的同学,看来很多,欢迎来一亩三分地招工求职版分享你的经验。
- ECE通信专业找实习经验+月薪行情: apple $7000, Broadcom $5000, Qualcomm北京4500RMB 2012/05/09 暑假就要开始了,很多在美国读书的同学也要开始做实习了。一亩三分地找工求职版里geniusroger2000前几天分享了找暑假实习的经历:报offer 面经@Apple,Qualcomm,Broadcom,介绍了三家公司面试的风格。 另一位Cinder_Umbrella同学,以前也写过申请总结的,学EE,拿了两个offer,他来美国以后,想转CS,但是学校没有Computer Science Master program不开设研究生课程,地理位置也不好,但是他通过努力,还是找到了实习:EE半路出家近期找CS实习感想,另求讨论CS看个人天赋还是可以熟能生巧?。 这位同学感觉转专业学习coding还是很费劲的,对这方面话题感兴趣的可以来探讨。 实习也是学习的过程,欢迎各位同学来一亩三分地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分享感受和体验。
- NYU MSIS学生找到LinkedIn实习,分享该硕士项目的信息 2012/05/08 应Warald邀请,edwardlzk在一亩三分地找工就业版里分享他找实习的经历:《报一个LinkedIn的实习+面经,问Mountain View租房的情况》。edward在东海岸的纽约大学计算机系读信息系统的硕士,找的实习公司是在西海岸加州的LinkedIn。他也介绍了一下New York University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这个项目的情况: 关于NYU MSIS项目,好多人都在问,我就在这边顺便介绍一下,其实这个项目就是在CS系下,和MSCS可以互转的,没什么本质区别,唯一的不同是可以选了5-7门stern,我感觉下来Stern的课质量确实要高一些,不管是教室还是老师,还有周围的同学基本都是美国人,还有part-time MBA同学,这些人有在wall st工作的金融公司的小主管,有Google, IBM等技术公司纽约office的,总之是个network的好机会,stern课基本都会让你group work和presentation,也可以锻炼口语。那毕竟是商科的课,对以后要考技术吃饭的人来说短期的帮助不是很大。找工作还是看自己吧,个人感觉纽约技术岗位还不是很多,多是不知名的startups,在名气上也不如同城的哥大,而且我们这一届招了好多人,找实习情况不是特别好。 简单点说,学校提供了平台:可以修很多CS课程,有机会跟工业界人士认识、建立联系;找工作靠自己,所有学校都这样子。 edward是11Fall入学的,当时415以后这个项目发了一批录取,他有幸拿到了;而今年415之后,NYU发出去的,是大量rejection。放在去年申请还有机会的好多人,今年都被拒了。
- 号召大家抓紧时间写申请总结,初定六一出今年的申请飞跃手册 2012/05/07 一亩三分地历年有出各种手册来记录申请飞跃经验的传统。Warald博客上有历年出版的各种手册下载链接,论坛留学申请版里有单独的类别,点击经验总结这个类别可以逐篇阅读,申请12fall的很多同学,已经完成了申请总结发在论坛里。 提醒今年申请刚结束的同学们,记得来论坛写总结~!如无意外,我打算六一出版下一年度的各种手册给13fall和后面年度的小盆友们看,请各位抓紧时间。 谢谢你的参与!
- 注意交通安全,中国人就能少死一半!希望新学年别再有中国学生死于车祸 2012/05/06 前几天刚看到新闻,一家中国人到新泽西州参加女儿毕业典礼,出了车祸,这家的爸爸当场挂了,其他四个受伤,包括两个重伤。这家的女儿在美国读完本科,要到纽约工作了,算是熬出头了吧,却遇到这种事。 warald是从文学城上看到的中文报道,说车不是这家人开的,失控撞上一辆卡车的车尾。我注意到的是“失控”这个词和车上的人都没有系安全带。 想起2006年的一起车祸,开车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车上其他的四个人里,三个哈佛和麻省理工的本科,还有一个是著名文理学院毕业的本科,当时在纽约做金融工作。两辆车迎头正碰,按理说前排死亡概率最大吧,但是前排的两个都活下来了,他们都系了安全带。后排三个全死了,都没有系安全带。三个死者,一个哈佛本科,一个mit本科,一个也是牛本科+金融精英。同学们,这是2006年啊,那阵出国读本科的人少,人家就已经从哈佛麻省理工毕业了,家长如果擅长码字和包装,估计个个都是刘亦婷让大家膜拜吧?三个精英,全死了。 Warald还记得前几年有两个中国女生开车出了车祸,一个女生瘫痪了,父母在新浪开了博客。有人号召找律师告状,但是,我记得当时读了新闻报道,说车是“失控”开翻的,那告谁去? 开车“失控”这个词常见于各种报道,包括去年同样死掉人UMich车祸,记得也有文章提到。Warald觉得与其把话题转移到车辆本身,不如多想想司机的开车技术、经验和开车环境,可能对于后来人更有意义。毕竟,咱不能中国人出了车祸,就归罪于车辆机械故障或者车不经撞之类原因吧? Warald无意于引起“系了安全带就不会死吗?”“车祸责任到底是什么?”之类的口水战。车祸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即使是当时坐在车里的,恐怕也未必能说准确了。我们一群旁观者,既没条件、估计也没精力替警察叔叔和保险公司判定车祸责任,还是吸取点经验吧: 1)系好安全带 2)开车注意安全。这不光是个“意识”问题,还是具体的技术问题。如何才能做到defensive driving,一亩三分地两个帖子:《<车行天下>的专题 — 讨论行车安全》和《UMich中国学生车祸—-和讨论行车安全》,有提及。 USC学生在家门口附近被枪杀,这种事情谁遇上了,都很倒霉,但是遇到车祸跟被枪杀还是不同的。无论开车还是坐车,系上安全带;学习一下如何具体实施defensive driving,都很容易。现在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了,希望下面这个新学年,不要再听到车祸消息,即使听到,Warald希望“失控”和“不系安全带”这类词语别出现吧。 关于本文标题”少死一半“,Warald的确没有仔细统计,但是觉得不夸张,我印象里在美国身亡的中国人,固然有被谋杀的,或者是杀人然后自杀的,但是车祸死掉的,好像更多。Warald觉得在美国的中国人,能系上安全带+学会defensive driving,意外死亡人数就会大大降低。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 美国就业形势大好, h1b签证名额将很快用完 2012/05/04 国际学生在美国就业,一般需要工作签证也就是h1b。2009年,Warald撰写过《H1-b工作签证简介、回顾和形势综述》一文,对其进行了介绍。 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因为金融行业的问题,经济大规模滑坡;在09年夏天开始触底反弹。过去的两年里,随着就业市场的惨淡,h1b名额都是拖到年底左右才用完;换言之,h1b签证名额不是最大的问题,国际学生就业机会少才是瓶颈。 2012年4月1日美国移民局再次开门处理2013年度的h1b申请: 1)头几天收到的申请是从大约去年11月积攒到今年3月底的,累计有22000多份申请,其中5000多是高学历(硕士和博士)名额的申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倍 – 你也可以认为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美国给外国人提供了至少22000多个就业机会。 2)高学历h1b名额使用情况与去年大体持平,增长主要体现在普通名额(本科学历)的使用上,增长了接近3倍。 3)截止上周,65000个普通签证名额已被用掉了一半,20000个留给美国硕士或博士的签证名额已被用掉了60%多。 根据过去几周的消耗速度,估计2个月以内,h1b签证会被用完;这个使用速度,已经跟2006年左右就业高峰时的形势类似了。你也可以认为,目前的就业市场复苏强劲,接近上一次峰值。下面的问题,是随着facebook的上市,IT行业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国际学生就业形势能否能超过06年的水平。 Warald预计: 1)h1b申请会再度紧俏,暑假中后期找到工作的,只能延迟到明年再申请h1b了 2)我在《H1-b工作签证简介、回顾和形势综述》一文中描述的哄抢h1b签证的现象,明年很可能再次出现;ICC会再度出手从印度搬运阿三们来抢h1b。– 而ICC搬运阿三抢h1b,干扰美国就业市场,造成表面的虚假繁荣,就是我说的“非正常情况”,另外,考虑到今年的高学历名额使用情况没有显著变化,而普通名额消耗迅速,Warald感觉ICC应该已经出手了。 3)facebook等公司在华招聘本科和硕士学历的“土鳖”直接来美工作,也会占用h1b名额,具体事例请参考一亩三分地招工求职版里的《facebook在中国大陆直接招本科生去加州总部工作的实例和经验总结》,这种情况会导致签证名额更加紧张。 目前的就业形势,各个专业迥异:CS一枝独秀,大部分专业在美国很难找到工作。这些情况,我在《数据分析各专业在美国找工作难易程度和工资水平》一文中已经做了初步的量化比较。 Warald感觉h1b签证制度很难被改革,好在STEM专业opt可以延长到29个月,可以暂时顶一顶。两三年以后的就业形势和h1b签证申请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就业持续红火而h1b制度不改革,那有限的名额将会再次成为国际学生的枷锁。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客户反馈
电话咨询 liuyu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