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139| 回复: 19
收起左侧

[旅游] 讲讲地里很多人都提到的对旅游倦怠了是怎么回事

   
匿名用户-ZOXON  2025-2-17 03:02:35
本楼:   👍  43
93%
7%
3   👎

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5-3-17 11:57 编辑

讲讲地里很多人都提到的旅游倦怠,这是我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问题,我认为跟网络时代的信息采用和消化方式有关。
前面一半是我的分析。后面一半是AI进行的统计,我检查了一遍,相当靠谱,没有智障也没有瞎说。

先分析一下,旅游主要分几类玩法,从最放松到最累:
1 不奔波的放松度假,适合工作很累的人,关掉工作相关的通讯,去海滩、山谷、船上,或者呆在同一个小城市等不换旅馆的地点躺平两周,不用大脑,恢复神智。这种对于旅游计划能力要求很低。我还记得网上有人说过,公司高管burnout了,就去订一个transatlantic cruise;不要靠港的邮轮;这种不仅服务齐全、价格不贵,在海上漂着的时候被迫无所事事,大脑能够彻底放空。我笑了半天,感觉码工们就是需要这种。
2 接受亲子服务的度假,例如去各种主题乐园。价格可能高一些,主要为满足家庭里的儿童需要。这种比第一种需要更多的准备和计划,可能在游乐园里有烦躁的排队时间,但是仍然非常轻松。
3 需要奔波的road trip,自然版。这种是北美同胞常见的度假方式,实际上不适合工作很累的人!这种属于旅游不属于度假。头几次尤其辛苦,出行前需要认真看别人的经验计划自己的路线,买camping装备之类。(更极端的路线则需要学习防备动物,在突发恶劣天气下保持安全等,实际上超出了旅游的范围,属于极限运动。请一定搞清楚哪些路线属于极限运动!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挑战极限运动的。)习惯了以后就简单一点,装备都是现成的了,只需要选地点计划路线。欧洲同胞这么玩的一般是带孩子度假,欧洲不像北美有那么多危险的动物,山水风景区住宿条件也更好,可以完全不用棍子鞋子帽子衣服之外的任何装备,玩得更轻松一些。大部分是夏天玩山水,冬天玩滑雪。
4 需要奔波的road trip,城市版。这种是欧洲同胞常见的度假,也是属于旅游而不是度假。每一次都比较累,因为每个国家都不一样。但欧洲工作相对美国轻松,所以可以搞定。欧洲大城市人文景点多,需要很多精力做计划,路上临时出各种问题也需要动脑解决。不太适合带孩家庭,一般是生孩子之前这么玩。4之所以比3累是因为在城市里逛人文景观,对大脑的消耗远远高于看山水风景。尤其是欧洲大城市,例如罗马,哪怕就呆在同一个城市不动,由于可看的东西很多,还得绷着神经防盗,也是要做不少准备工作的。
5 内容玩家。这种是欧洲最高级别的资深玩法,通常见于欧洲本地50岁左右的空巢土著。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掏钱去上班。比4里面的玩法更累,准备期间有很大的阅读量,我以前甚至见过好些人专门去学校修课的,幸好如今有网课了。我的意大利攻略系列就是这种玩法。一般常见的是艺术史玩家,建筑史玩家,政治史玩家,刺客信条玩家,军事史玩家。等等,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我的意大利攻略系列就是给第5类玩家的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1031893-1-1.html
应对旅游倦怠:弄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要理解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旅游的需求是不同的。别人在网上吹破天的,你不一定喜欢。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从第一次旅游就是跟着社媒的“攻略”跑。社媒的攻略由于字数限制和阅读习惯,所谓的攻略都是skin deep的内容,大部分的时候是在泛泛看风景,咔咔拍照片,急匆匆转战“攻略”里的下一站。这种玩法适合很年轻的人,或者心态一直年轻的人。但当你的大脑发育成熟后,这样旅游就觉得很空虚了,尤其是还有road trip的劳累加持,就容易出现旅游倦怠。如前所述,burnout的人需要的是放空,而另外一些人需要服务,其他人可能需要内容。此外,社媒经常会有一些很坑的“攻略”,除了各种餐馆托,还有米兰运河边拍夕阳这种傻事,全世界的游客只有小H书用户会去做,好癫哦。
我也有过旅游倦怠,大约是2016年前后开始的。起因是在2012年左右,我曾有一本很老的欧洲几十个国家合集的Lonely Planet,我觉得书上我想去的地方都去了,书也太老了,于是这一年就把它送进了纸类回收箱。这个时候也是社媒开始红火的时候,没有旅游书了,我就开始无脑跟着社媒上好看的图片去旅游,哪里红就去哪里。这么玩了几年下来,对旅游产生了严重的倦怠感。每次旅游的路上,都觉得失望,一再失望,直到几年后在西班牙的Bilbao达到了失望的顶峰。
幸好重回佛罗伦萨一趟救了我。原来我不是对旅游倦怠了,而是对社媒的图片谎言反胃了。于是我又买回了几大品牌旅游书。Lonely Planet不幸堕落了,其他品牌旅游书仍然可靠。更重要的是我选定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开始读历史。从那以后我就基本只去意大利了,去别的国家也只看意大利的展品了。从这以后的体验,你可以在我的攻略里看出来,我最大限度地享受了我花出去的每一欧元。这并不是说我省钱了,实际上花了更多的钱,因为要买书,上语言课,花更多的钱去普通游客不去的官方guided tour,开车去看没有什么著名风景但是重要的历史地点等等。

对于3,4,5的玩法,真心推荐出行前买本书!20美金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随便翻翻也能帮你想一想到了目的地怎么玩的。旅游最大的开销不是飞机、住宿,而是你的时间。有些地方你这次因为不知道它的存在或者时间没计划好,没去看,下次可能自然风景被地震毁了,或者博物馆藏品被偷了。这两种我都遇到过,前者损失不大,毕竟别的地方总有类似的,后者我痛哭流涕。
抛弃Lonely Planet,可用的大品牌的旅游书主要是以下:(全球范围的旅游目的地都有,包括美国本土。我这里用意大利册为例子给大家看下价格,下面AI部分有更全列表的链接。)
Rick Steves: 这个是销量最大的,它的优点是让没文化的人看了觉得自己有文化了。缺点是目标读者群是美国大巴团的红脖子,很多不错的城市不在传统大巴团路线上它就不会提到。另外我不喜欢的就是它的city walk,啰里吧嗦写一堆,结果整个walk总是很短,只看了几个景点。官方网络内容质量粗糙,但是读者论坛很活跃。 貌似每年更新,2025年版要6月才出。
Frommer's, Fodor's:这俩品牌是最古老的旅游书,风格类似,优点是覆盖得比较全面,缺点是没文化的看了仍然觉得自己没文化,所以销量不高。我最喜欢的就是Frommer's,编辑的历史知识扎实,官方网络内容质量高,结合我的历史阅读量很好用。(我记得有部超级搞笑的2004年老电影叫Eurotrip,里面的书呆子就是用的Frommer's的书。)
Rough guide:欧洲本土出的旅游书,覆盖了英国红鼻头游客独立出行去便宜地方玩的需要,各国下的按地区分册更加细致。它有关于运动(冲浪,山地车骑行等)的章节,这是我看到的跟美国的旅游书最大的区别。这个貌似不是每年更新,2025版要7月才出。
DK:图片很多,贴合需要看图做决定的人群需要,我应该没有买过。
(话说我还很闲得无聊地跑去问了一下德国人有没有流行的旅游书品牌,答案是这种书叫做Reiseführer,曾经最受欢迎的是至今没有电子书的Marco Polo品牌,至今没有电子书的Dumont品牌,和貌似已经不再出书的Merian品牌。年轻一代也曾经很流行Lonely Planet。)
=====================
下是AI对于这些旅游书的市场、目标读者,和销量的分析,楼主懒得自己一个一个去亚麻看销量了。这个分析是爬硬数据,结论很靠谱。
=====================

下面给出针对 Frommer's、Rick Steves、Rough Guide、DK Eyewitness、Fodor's 五个品牌在亚马逊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个站点上(包括历史版本、所有形式)的综合销量比较,并从地区与整体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总体销量排名(四国目的地合计)
针对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这四个国家的分册,以所有版本(含纸质、电子书、有声书等)在亚马逊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站点的总销量来衡量,这五大品牌约呈现如下排名:
Rick Steves 依托美国市场的巨大优势(Rick Steves 在美国广受欢迎,电视节目和广播带来了忠实粉丝),整体销量最高。虽然在英国、澳大利亚的市场占有率并不突出,但美国本土销量巨大,足以让 Rick Steves 的欧洲各分册成为综合销量冠军。
DK Eyewitness
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均有较好的分销和口碑,属于全球化运营的出版社(隶属企鹅出版集团),视觉化的全彩风格吸引了广泛受众。虽然在美国市场不及 Rick Steves,但在英国、澳大利亚有相当不错的销量,从而使得 DK 在全球综合销量中处于第二梯队的领先地位。
Rough Guide
以英国为根据地,其本土市场(英国)销量很强,在欧洲背包客、独立旅行者群体中享有较高声誉。美国市场份额不高,但在澳大利亚也有一定影响力,使其整体销量能排在第三位。
Fodor's
主要是美国市场的传统优势品牌,在美国本土有忠实受众,但在英国、澳大利亚知名度和占有率较低。相比 DK 或 Rough Guide 的国际认可度,Fodor’s 偏美式风格,导致总销量排在第四。
Frommer's
也是美国市场著名的老牌旅行指南,但其销量在美国市场本就不及 Rick Steves 和 Fodor’s,再加上在其他英语国家市占率极小,因此总体销量垫底。然而它在美国依然有一定粉丝基础,历史版本积累了不少读者。
分市场销量表现
1. 亚马逊美国 (Amazon.com)
Rick Steves
对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目的地,Rick Steves 系列在美国最畅销。很多分册在美国亚马逊相关分类里常年占据前列,读者评论数也明显高于其他品牌。举例:《Rick Steves Italy》在美国亚马逊有 1000+ 条评论,长期保持旅游指南榜单前列。《Rick Steves Spain》《Rick Steves Portugal》等也有可观评论数。美国用户普遍青睐 Rick Steves 兼具实用与个人风格的旅行攻略,加上其定期电视节目宣传,巩固了市场地位。
DK Eyewitness
在美国市场上综合排名第二,虽然与 Rick Steves 差距明显,但仍然是非常知名的品牌。DK 以全彩图片、地图见长,适合家庭及初次去欧洲的游客,因此在美国销售量可观;相较之下,背包客可能更偏好其他品牌。例如《DK Eyewitness Italy》的亚马逊美国评论约数百条,销量同类品牌仅次于 Rick Steves(若排除 Lonely Planet)。
Fodor's & Frommer's
二者都是面向美国受众的经典品牌,在美国市场上有各自拥趸,综合销量各有所长。例如 Fodor's《Essential Italy》《Essential France》常有上百条评论,但一般不会超越 Rick Steves 或 DK。Frommer's 近年来改版,销量相比过去略有萎缩,但历史版本累积销量颇为可观。例如老版本的《Frommer's Italy》可能有数百条评价,新版本(2023/2024 年或 2025 年)则在重新积攒人气。
Rough Guide
美国市场相对弱势,读者多是少数喜欢更深入信息或英国撰写风格的背包客。在亚马逊美国榜单中往往排在中后段,与其他品牌差距较大。
美国市场小结:Rick Steves 是当之无愧的主宰,DK 居于第二。Fodor's 与 Frommer's 共享第三、第四的层次,但销量通常都不及前二。Rough Guide 则是美国市场中最末位。
2. 亚马逊英国 (Amazon.co.uk)
Rough Guide
Rough Guide 发源于英国,深受本土背包客与独立旅行者青睐,在欧洲目的地指南方面口碑较高。英国亚马逊的销量排行中,Rough Guide 的意大利、法国分册往往能进入畅销或推荐列表。同时,Rough Guide 的风格适合英国乃至欧洲的旅行者,介绍更全面深入,小城市、小景点覆盖较多。
DK Eyewitness
DK 也是英国本土品牌,在英国同样享有广泛知名度。DK 的全彩写真风格在英国市场中仅次于或可与 Lonely Planet 相较。不少消费者会买 DK 作行前了解及收藏,也有家庭用户喜欢DK的图文并茂形式。
因此,Rough Guide 和 DK 在英国经常并列或轮番坐上欧洲目的地指南畅销榜前列位置。
Rick Steves
在英国是小众品牌(主要是面向美国观众),因此在英国亚马逊排名靠后。尽管其在美国有大量好评,但 UK 站点的实际购销量不大。如果我们仅看英国用户购买数据,Rick Steves 无法与本土或欧系品牌竞争,但其商品页可能共享美国评论数,导致页面上显示的全球评价很多,实际 UK 本土销量并不高。
Fodor's 与 Frommer's
同样在英国知名度有限,亚马逊 UK 上的销量很小,一般难登上畅销榜。这两个品牌对英国读者而言可算是“美国风格指南“,只有少数人会购买。
英国市场小结:Rough Guide 与 DK 布局优势明显,占据欧洲目的地导览的主流地位;Rick Steves、Fodor's、Frommer's 都是小众。
3. 亚马逊澳大利亚 (Amazon.com.au)
市场背景
澳大利亚本土读者最青睐 Lonely Planet(该品牌发家于澳洲,市占率在澳洲可达 60% 以上),因此其他品牌只剩有限市场空间。在剩余空隙里,DK Eyewitness 与 Rough Guide 相对强势,Rick Steves、Fodor's、Frommer's 的影响力极为有限。
DK Eyewitness 与 Rough Guide
对于计划去欧洲自助或家庭度假的澳洲游客,这两家各有不同优势(视觉 vs. 深度),故在亚马逊澳洲能见度和销量都要高于美系品牌。虽然总体绝对销量比美国或英国规模小,但同属海外市场里,DK 和 Rough 的排名更靠前。
Rick Steves、Fodor's、Frommer's 都是美国背景,缺乏在澳洲本土的推广,销量相当有限。偶尔有澳洲消费者因听过美国口碑而下单,但这并非主流选择。
澳洲市场小结:
Lonely Planet 居于绝对领先,其余品牌中 DK 与 Rough Guide 销量相对较好,Rick Steves、Fodor's、Frommer's 则十分小众。
历史销量与市场趋势
历史销量高峰:在 2000 年代中期之前,纸质旅游指南销量鼎盛。随后,网络信息和数字化冲击导致整体市场萎缩。
Rick Steves 利用电视节目、人文风格及对欧洲的专注定位,在美国保持相对稳定或上升的销量份额(尤其是 2010 年后仍能逆势增长),并且每年更新,老版本也有长期累积销量。
DK Eyewitness 和 Rough Guide 分别在全球和英国保持较好的地位;DK 近年来改版升级,让指南更轻量更注重体验性,Rough Guide 则在被转手后也在数字化方向发力(比如电子书搭配、官网资源等)。
Fodor's、Frommer's 等美国传统品牌在纸质指南衰退期受到冲击,近年来有所复苏,但总体不及巅峰时期。不过它们的历史版本积累了不少销量存量,目前基本盘仍在美国市场。

评分

参与人数 29大米 +88 收起 理由
Kailin_007 + 1 赞一个
yixiOfficial + 2 欢迎分享你知道的情况,会给更多积分奖励!
BR_ya + 2 给你点个赞!
zcc123 + 1 赞一个
chg420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成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让德国人更幸福
下一篇:文化椅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Misc|主题: 46, 订阅: 0
fasrodal 2025-2-17 07: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26
100%
0%
0   👎
全局:   3104
92%
8%
272
就我的观察, 不追求打卡,不发朋友圈,别太省钱,不要挑战自己的能力,就单纯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楼:   👍  12
100%
0%
0   👎
全局:   42
84%
16%
8
对我来说 可能去哪旅行的重要性 没有和谁一起去旅行的重要性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hisperingoak 2025-2-17 16: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8
100%
0%
0   👎
全局:   156
98%
2%
3
能够这样无私分享的人,都有美好品格的底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0
0%
0%
0
非常实用,感谢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笨猪 2025-2-17 09: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905
99%
1%
12
感谢分享,有讲美国旅游地点的书推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taftermath 2025-2-17 10: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1
100%
0%
0   👎
全局:   830
97%
3%
25
感谢分享。

不过自然类的少了一大项:深度荒野游。backpacking, multi-day trail and camping。这个恐怕是以上几个里面难度最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rozenplay 2025-2-17 1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7
100%
0%
0   👎
全局:   1010
81%
19%
241
行程规划之前,卸载小红书
看英文攻略和当地人聊天,给自己留下探索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235925 2025-2-17 13: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3680
92%
8%
317
fasrodal 发表于 2025-2-16 18:25
就我的观察, 不追求打卡,不发朋友圈,别太省钱,不要挑战自己的能力,就单纯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问题。

我觉得读牌子上的介绍也挺累的,尤其人多的时候,经常看两行就从哪里伸出一条手拍照……我知道我拍了回去肯定不看,所以从来都是就地读,一块牌子要看半天。
不过这跟我不太提前做功课有关,而且有些展品背后的历史我也没太感兴趣,就是觉得去一回就好好看看吧,其实挺多东西看完就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188wo 2025-2-17 14: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2
100%
0%
0   👎
全局:   605
96%
4%
25
以前上学的时候 春假什么的每次都没怎么安排 买完机票 到地方再想具体干什么 玩什么 都很愉快
工作以后 好像有更多时间安排了 反而好像没有当时那么快乐了
也可能是岁数大了 哈哈哈
你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不是非要打卡什么 旅游就没什么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隐私提醒:
  • ☑ 禁止发布广告,拉群,贴个人联系方式:找人请去🔗同学同事飞友,拉群请去🔗拉群结伴,广告请去🔗跳蚤市场,和 🔗租房广告|找室友
  • ☑ 论坛内容在发帖 30 分钟内可以编辑,过后则不能删帖。为防止被骚扰甚至人肉,不要公开留微信等联系方式,如有需求请以论坛私信方式发送。
  • ☑ 干货版块可免费使用 🔗超级匿名:面经(美国面经、中国面经、数科面经、PM面经),抖包袱(美国、中国)和录取汇报、定位选校版
  • ☑ 查阅全站 🔗各种匿名方法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