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较为鸡肋,没有 DS,CS,Applied Math 硬核,又没有传统商科项目对商业教学系统。虽然确实是这两者的综合,不过从教学成果来看,学完会的大部分是啃老本学来的。有些硬核的课只上半个 quarter,非常难以掌握运用。要知道一个 quarter 也就3个月,要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学会Optimization, Machine Learning, prescriptive Modeling, 要不是有 ChatGPT 和 Claude,真不知道作业能不能交的出来。不过拿 AI 学完,自己能掌握多少,真的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 check 1point3acres for more.
宣传的职业发展帮助较为无用。找工作纯属自己努力 network。项目的声望非常有限,LZ经常得纠正面试官自己读的是 MSBA,不是 MBA。最多用同属 UCLA Aderson商学院的名声去联系校友,不过 UCLA 校友大部分之前是 MBA,回复率感人(当然同项目学长学姐确实很愿意帮忙)。进项目前宣传的 Career Service真的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不能说它没有存在感:每周像考勤一样要去听他们组织的 seminar,还是打分的必修课。而且一坐就是 3 小时,纯在浪费同学自己找工作,准备面试的时间。有时候会分享些校友的内推,不过可惜大多需要身份。有时候也会转发下上一届或同届同学给自己找继任的机会。不过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努力找到的结果,所以career service就只是邮件中转站喽?暑假结束之后,career service还会厚着脸皮问大家能不能把自己工作地方的 HR 介绍给他们,真的很怀疑他们自己有没有在发展 industry connection。再就是 LZ 找暑期实习时,约了 Career Service希望能帮推。结果对方反问了句:"Can your family arrange something for you?" 听完当场晕厥。我家里有背景还来找你干嘛?!项目经营了这么多年,industry connection几乎没有,真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 career service。后来听学长学姐对 career service的评价最真实:忽悠。
项目不断扩招,有捞钱嫌疑。这项目本身非常偏向 UC 系的学生。认识一些背景很好但本科不是 UC系的同学被拒,班上大半是 UC 系的同学,感觉是重点考虑 UC 系学生没跑了。不过UCLA毕竟也是 UC 系,有这种偏好也就算了。重点是最后一学期有一节选修课,结课项目是帮 MSBA 项目做市场分析。其中一个要求赫然列出 "Are there ways to decrease the diversity (e.g., share of domestic students) that the program attracts?" (翻译过来就是问这项目怎么找到更多国际生)这以后不是往圈国际生钱的项目发展,还能是什么?再加上近年来项目不断扩招,从最初的 60 多人到去年的 120 人(官网说 177 人是因为有 3 个聪明人读了一学期就退了),虽然没有隔壁 USC 那么夸张,不过吃相也是有点难看。
项目不光被同属商学院的 MBA 同学瞧不上,而且行政人员和 Career Service会把你当小孩。在 Anderson 商学院,MSBA 同学有点不受待见。很多社团活动都是以 MBA 为核心,不怎么带 MSBA 玩儿。当我们去参加 MBA 的社团network 活动的时候,还会被问我们有没有学过怎么在职业场合社交。被 MBA 瞧不上就算了,毕竟他们工龄更长,交的学费更多。只是自己项目还因为你网课不开摄像头给你发邮件刁难,又或者在 Company tour时提醒大家早到结果自己迟到,又或者 company tour跟校友没有任何协调(没有整体流程安排也不联系 HR),又或者以不继续提供 career service为要挟逼迫学生参加活动或者跟 career service更新求职进程,再或者不更新学校网站的毕业去向就不给毕业礼服,这些谜之操作着实让人无语。我觉得部分管理方法在高中,最多大一大二无可厚非,不过在硕士项目,这种操作未免有点太过教条。另外,跟他们的交流充满了 PUA,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国内培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