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地神牛

- 积分
- 142
- 学分
- 个
- 大米
- 颗
- 鳄梨
- 个
- 水井
- 尺
- 蓝莓
- 颗
- 萝卜
- 根
- 小米
- 粒
- UID
- 9582
- 注册时间
- 2010-7-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好友
- 收听
- 听众
- 日志
- 相册
- 帖子
- 主题
- 分享
- 精华
 分享帖子到朋友圈
|
本楼: |
👍
100% (5)
|
|
0% (0)
👎
|
全局: |
👍 100% (15) |
|
0% (0) 👎 |
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一、个人背景
本科:GPA:3.86;Rank: 1/54;
研究生:GPA:3.86;Rank: 1/97;
GRE:800+480(Verbal);IBT:113,speaking: 26
Paper:SCI(3+),还有若干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学校:Top 2
二、申请结果
申请AA/AE/ME/MSE的PHD
Offer: AA@Stanford, AA@MIT, AE@Cornell (fellowship), Solid Mechanics@Columbia (Presidential Fellowship), ME@Duke (double fellowships, extra bonus), ME@Yale (fellowship), ME@Cambridge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Reject: AE@Princeton, Solid Mechanics@Harvard, AE@CIT
Withdraw: ME@Upenn, MSE@Berkeley
三、申请感悟
今天终于拿到check三周的护照了,学校的宿舍也分配下来了,挺满意。回首过去大半年的路程,感触颇深。网上牛人汗牛充栋,我在这里也就不关公面前耍大刀了。在申请过程看了不少论坛的帖子,我想主要把目前大家容易陷入的误区说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GT分数。尽管很多权威人士已经一再强调GT分数只是过线就行,不要太强求,但还是有不少童鞋孜孜不倦地投入无穷无尽的刷分事业中。大家看我G的分数就可以知道,我的分数基本处于中下游水平,但仍然不影响我拿到7个大offer。以我的感受来看,基本上G1300以上T100以上就够用,不用太多。与其花大把的时间在G上,不如花时间写paper或者看论文套磁。如果真要说分数重要,T相对于G还是重要一些,尤其T的口语。一般口语最好23分以上,这样很多TA的机会就有了,会给你凭空多出一些机会。
2、推荐信。如果能拿到一封老外的推荐信,那么就非常棒了。很多教授都告诉我Professors in US universities may evaluate students well because they are in US. 我的推荐信就有老外给我写。我不像很多童鞋有这个交流机会有那个交流机会,千方百计去找教授,终于感天动地教授写了一封推荐信;相反,我是套磁过程中和教授交流,教授主动提出要帮我写推荐信或者让我去找哪位教授写推荐信。这里主要是套磁的作用,先不说。只是想告诉大家老外的推荐信比较有分量。如果在没有老外推荐信的情况下,最好找在国外学术圈活跃的老师(并不是那些院长、主任,这些都是国内学霸,国外谁也没听说过)。
3、套磁。事实证明,套磁确实很重要。套磁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想法,结合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这一点对于很多本科生来讲不太容易。就因为不太容易,如果做到了,那么就能够脱颖而出。但是必须承认,很多名校教授很牛X,基本不回信。这个时候不是说你套磁没用了。你将会在后面看到你套磁过的教授会对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的MIT offer来了后指定的联系导师就是我套磁的那个。
4、研究经历。其实发paper有研究经历是很重要的(那种挂名的没用)。国外phd纯粹是兴趣驱动。你根本讲不出你对研究的认识,导师怎么可能会要你?我在学校经常碰到别的学校问说:“我想进XX大学,你看是推直博还是推直硕更容易?选哪个导师更容易?”中国的教育让学生变得非常功利,只要能进清华北大,无所谓读啥专业,读博士还是硕士。出国留学也一样,总是钻空子找冷门专业。曾经有个浙大温州女生去哈佛读中国方言专业,专门研究温州话。我勒个去~~~因此,研究经历主要让你发现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方向的研究,并且为你在这个方向研究做好准备。如果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不但读书的时候痛苦,毕业后会痛苦。
5、PS长度。很多童鞋都在讨论PS到底写多少字?超过了50个字会不会被教授扔掉?美国的大学如果如此教条的话,中国的大学早就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了。大家总想标新立异,总想与众不同。如果仅仅是形式上的与众不同,那就完蛋了;真正要标新立异的是内容!内容不是瞎编,而是你自己的经历,只有自己的经历才是unique的!!我的PS写了3页,把自己的研究经历都写的很清楚,包括未来的研究方向,这样给老师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Yale的教授给我面试时甚至说:“你的材料非常impressive,我们只是走程序,不要紧张。”
6、关于中介和辅导班。我没找过中介,这是因为中介是大批量的、大规模的帮你做材料,根本不可能给你精雕细刻,也不可能做出unique的材料。我考GT也没上过xdf。在这里我并不是觉得xdf和中介不好,而是他们很多时候走进了误区。他们往往举例子说谁谁谁因为找到了牛腿,去了哈佛;谁谁谁其他很烂,就凭GRE满分去了什么牛校。我想这些大家觉得可遥不可及的神话学校录取不能看一所学校。我就知道去年我们学校一个去MIT的,他申了几个学校就只有MIT给了他offer,因为MIT他有认识的教授。如果你按照他的材料去整理你的材料,而你没有认识的教授,对不起,你只能全军覆没。我申请了10个世界顶级学校(2个拒了),最后offer来了7个,也就70%的成功率,应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成绩。但反过来说,还是有三所学校不要我。因此,凡事都有例外。总结起来说,材料最好找一个信得过的老手改(如果自己没把握),细致一点改,最好是点对点辅导,而不是简单的去中介。
7、选择学校。看了上面这些,大家肯定会说楼主最后选了哪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说自己的想法。Cam、Yale的老师都说这些学校都是prestigious学校,选择哪个都可以。因此在这个时候,选择喜欢的课题和对口的导师便是最重要的。很多人纠结于综合排名、专业排;对我来讲我考虑综合排名与专业排名的结合,但偏重综合排名;另外很注重考虑导师(因为PhD毕业别人会问你4个问题:做什么研究?什么学校毕业?老板谁?发了多少paper?)。综合排名是你以后出来就业的根本保证,harvard工学院专排都超过30了,但谁也不会小看harvard工学院毕业的,相反大家都高看一眼,毕竟综合能力摆在那里。退一步,再不济以后工作不是本专业,你还用得上专排吗?导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甚至有时候超过排名。我最后没选择MIT是因为我不喜欢MIT的风格:一个老师手下带好多学生,不断地做项目,学习n多课程(学课程至少2年),5年毕业算快的。最后我选择了Columbia。理由(1)钱多并且有个牛X的title。学校从一开始就作为精英群体对待,对以后就业有好处。(2)因为这是4年的fellowship,因此可以随便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和课题。(3)导师非常支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希望我早点毕业(这点比较关键啊)。(4)导师很牛,课题组之前的师兄都在那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其他
其实,这仅仅是开始,即使从名校也并不是一辈子的保证,还需要自己努力。一大堆中国人从名校毕业在美国也找不到faculty的position或者好工作,不是特例。感谢各位曾经帮助过我的教授、同学、朋友。
最后,如果有问题可以站内我,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帮助,共同进步。祝大家飞跃成功!
谨以此文纪念自己的飞跃历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 【11申请总结】wpqmanu.ECE申请总结[Ph.D., 方向Computer Vision]下一篇: 又来求教了,poly的奖从$11000降到$5000了,还去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