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也为计算科学的项目写了一份不同的简历,里面强调了我数学和计算机课程的成绩(在我总平均成绩已经很高的前提下,这些课成绩甚至比我的总平均成绩更高一些)。我在简历里面对于那些研究项目的标题做了一个重命名,用数学和计算科学的视角去重新阐释它们的意义。. ----
.1point3acres
我在二月初和二月中旬的时候分别参加了 MIT CSE 和 ETH CSE 的面试,而 Harvard CSE 是没面试二月中旬直接给录取。面试其实也比较简单的,都是一个老师来跟我们聊一下我们的科研,我们可以一直主导面试过程,没有像金融硕士面试那样千奇百怪的行为问题。
我当时面 MIT 比较有意思,它找了一个土木与环境工程的老师来面试我。(虽然在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他实际上做了一些用到计算化学中的分子动力学的东西。)也就是说对于跨学科的项目,它会找到适合的面试官来合理的评判我们之前的学术成果。所以对这种面试完全不需要担心面试官会不会觉得我们的背景不够匹配。ETH 那边也是找的做物理化学的老师来面试。注意,我们也不用担心这个面试官会不会影响我们录取那个项目之后的研究方向选择问题。对于硕士项目来说,面试官和录取后的科研导师没有任何关系,录取之后选导师是随便选的。. Χ
# 四、MIT CSE 项目介绍
我最后接了 MIT 计算科学与工程中心的 CSE 硕士 offer,我们这一届最后一共录取了 14 个人,从小秘发的邮件里看的。这个硕士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项目,它独特在于它是全奖,我们去了就可以进课题组,然后拿他们的研究助理奖学金(research assistantship),第二年之后转博也比较容易。另外如果从本科直接申请这个博士项目,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主要培养院系(host department),比如说数学、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化学工程这些系;我们申请的时候要先过那个院系的委员会批准才能申请这个,然后最终的博士学位也是计算科学与工程中心和主要培养院系共同授予的。但以我的背景,这些主要培养院系没有跟我背景特别匹配的,所以就走了这个先硕士再转博的曲线道路。但总之,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
关于 MIT 计算科学与工程中心整体的学术研究的情况,我们可以去他们的网站( https://cse.mit.edu )上去看他们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写的学位论文的标题。我加入了一个做程序设计语言 + 高性能计算的课题组,整体上是很工程的一个实验室,跟业界的联系也比较紧密;我个人也算是延续了以前做科学计算的一些经验。我打算先读两年,如果有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就转博继续读,没有的话硕士毕业直接找码农工作也挺不错的。
# 结束语
申请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清华数学和工业工程本科、现在在 MIT 计算科学与工程中心做运筹与机器学习结合的研究的博士生学长,通过看他的主页和知乎回答我获取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我非常喜欢他的一篇知乎回答中的一段话,它增强了我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魄力,也是我本科四年所有探索的最好注脚:
> 试着像个孩子一样吧,忘掉那些功利、攀比和不安稳的情绪,拿出我们最天真的心,去走完这大学四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
>. ----
> 我们在晨曦的时候面朝大海,我们光着脚丫子,就那么随便地兜兜转转。待当潮汐退去,日薄西山之时,我们的手里已经捡满了五颜六色好看的贝壳。而我们的身边,也不知不觉聚集起了一帮纵情欢笑着的伙伴。他们有的对着自己做的沙堡吃吃地傻笑,有的则手拉手,唱着不知名的歌谣,也有的对着无尽的远方欢呼雀跃:我们知道,今天终将过去,而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明天了。
>
> 因为纵使明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候,我们自是波澜不惊,心如止水的了。
. check 1point3acres for more.
希望大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更重要地,在每一个当下真诚地关注自己的感受,度过开心快乐的每一天。
. 1point3ac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