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体会到这波裁员潮的可怕,一个中厂的职位在一天内能有200+的申请。尽管很多面试的反馈都很正面,但最后还是收到了拒信。最让我震惊的反馈是:you are the only person that solved the problem in this round of interview. However we would like to continue our search for a better fit candidate (三小啊)。现在的感觉是,许多公司,无论大小,都不急于做决定,因为他们收到了众多的申请。这与两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Ghost的比例也显著增加
. .и4-5月 (8家电面+3VO)
当时刚被裁,并没有太大的焦虑。感觉可以当作带薪休假,所以内心其实挺高兴的。休息了两星期后,我开始边刷LC边海投。由于觉悟不够,一般只在需要找工作的时候才会刷LC,所以对很多题目都感觉很生疏。前几轮面试的表现都不太理想,所以没进入VO。但当时我的心态还好,觉得这是练习的好机会。5月中收到了一个offer,但钱太少,本想谈一下薪水。结果隔天就收到recruiter的信说:move forward with other candidate. 把我气笑了。现在的公司都已经嚣张成这样了?然而后面几个月的经历证明了当时的我too young too native
经过了前两个半月的洗礼之后,我意识到找工作的难度并开始更广泛地在LinkedIn上搜索,从湾区扩展到了整个美国。市场上出现的openning也稍微变多了(纯个人感觉,勿杠)。平均一周能有2-3个的电面。但标准还是一如既往的高,由于扩大了搜索范围,还发现了一个现象,招remote的公司比一般hybrid的要求会更高(也是纯个人感觉,真勿杠)。最明显的感觉是其中一个做餐厅应用的中厂,面试过程都是非常顺利,每个面试都是提早15分钟左右把技术活做完了然后开始尬聊。然而最后得到的feedback却是no consensus on the exact fit for this role。推测是有更厉害的大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写完所有的要求吧。最终在8月中旬收到了2 offer,一个在德州,一个在湾区。在比较了一下offer了以后,决定还是留在湾区继续渡劫,毕竟去了德州以后想要回来就很难了.1point3ac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