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5-6-15 14:27 编辑
在所有人都在追逐MAG7以及類似AI和科技類股票的時候,我想試着為大家打開一扇窗,也許你們能看到另一條路——一條風險較低卻依然能賺到錢的道路。點題與總結我會留到最後,現在我們直接進入主題。
首先,在開始查看股票的指標數據之前,有必要先釐清幾個基本概念與常見指標的含義,否則你可能會感到一頭霧水。
Book/Share(Book Value per Share):代表公司每股的帳面價值,即公司總資產分攤到每一股流通股的價值。這個數據通常可以在資產負債表中找到。
P/B:稱為市淨率,是目前市場股價(Share Price)與每股帳面價值(Book/Share)之間的比值。這個指標可用來粗略判斷當前股價是否被低估。
EPS(Earnings Per Share):代表每股盈餘。具體計算方式此處不贅述,你只需知道它是由公司淨利潤(Net Income)計算得出。這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接下來的個股分析中,我會使用TTM EPS,也就是過去12個月的EPS(連續4個季度的平均值)。
P/E:稱為市盈率,是市場股價(Share Price)與每股盈餘(EPS)之間的比值。它代表股東為了獲得1美元的盈利所需支付的價格,可用來大致判斷一支股票是否便宜。
Debt/Equity:即債務資產比,衡量企業負債相對於股東權益的比例。可在資產負債表中查得。
Current Ratio:稱為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流動資產指的是公司資產中具備短期流動性的部分,如現金、短期國債等;流動負債則是指一年內必須償還的債務,如賬單、短期借款、員工薪資等。該指標用來衡量公司短期償債能力(>1代表較安全)。它與Debt/Equity是相互關聯的,一般來說Current Ratio較高的企業,其Debt/E通常較低。
好了,暫時先介紹這幾個指標就足夠了,說太多可能沒人想看。現在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分析我最近買入的一支股票。這裡我不透露股票代號,因為我不公開推薦任何個股,我只講方法論。相信大家學會之後,能夠自行挑選出值得投資的標的。
Screenshot from 2025-06-14 10-00-50.png
從截圖鍾把上面提到的指標先列出來:
股價: 20.54
Book/sh: 38.90
P/B: 0.53 (遠低於1)
P/E: 4.75 (遠低於10)
Debt/Equity: 0.17 (負債極低,幾乎沒負債)
Current Ratio: 2.89 (還債能力極高,不許擔心債務)
TTM EPS:4.32 說明公司過去四個季度依舊能盈利。
首先,P/B = 0.53,遠遠低於1,說明這支股票的價值被嚴重低估。每股帳面價值(Book/Share)為38.9美元,而市場價格僅為20.5美元。這相當於你用20.5美元買入了價值38.9美元的資產,折價幅度達到了驚人的47%,可說是大甩賣級別。這裡就引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安全邊際(由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提出)。
補充說明:現代討論安全邊際時,多以DCF(折現現金流模型)計算出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但在這裡我採用了最原始的方式,也就是以股票帳面價值為判斷依據。DCF模型會將預期成長率、折現率、行業與企業潛力等複雜因素納入考量,而每股帳面價值則單純反映公司目前所擁有的資產。也因此,我這裡談到的安全邊際更為原始,也更加保守。
設想一種極端情況:即便公司明天破產、毫無盈利(最保守的假設),在清算時,公司將其總資產償還所有債務後,剩下的部分會返還給股東。你大概率仍能拿回本金,甚至可能還有盈餘(假設破產清算時每股資產價值為38.9美元,在扣除債務和必要費用後,因公司負債極低,剩餘資產仍可能高於你投入的20.5美元)。即使低於20.5美元,損失也不會太多(畢竟要扣掉資產的47%,成本才能低於你的買入價,這種情況極為罕見)。這就是安全邊際的真正含義,也正是印度知名投資人Mohnish Pabrai所說的:Heads I win, tails I don’t lose too much。換句話說,這支股票具備“下跌保護”:即使最壞情況發生,你的損失也很有限。
此外,P/E = 4.75,遠低於市場常見的10,顯示估值極具吸引力。作個對比:TSLA的P/E接近200,加上股價如同過山車般劇烈波動,可能嚴重影響你的睡眠品質。
當然,這家公司明天就破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其TTM EPS是正數。在公司持續經營的過程中,市場大概率會逐步修復股價,使其回歸合理的內在價值,使得P/B趨近於1。若在這個修復過程中你適時賣出股票,理論上約可獲得47%的回報。即使無法賣在高點,實現20%~30%的利潤也相當可觀。
看到這裡,有經驗的讀者應該已經察覺:我描述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煙蒂股套利”策略。煙蒂股(Cigar Butt Stock)的概念也是由格雷厄姆提出:想像街邊一支只剩屁股的煙蒂,撿起來也許還能抽一兩口,雖然不多,但幾乎是免費的。
已故的傳奇投資人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一生奉行"撿煙蒂"策略,在他所管理的WJS Partnership中,長達45年為合夥人創造了近20%的平均年化報酬率。巴菲特早年在“巴菲特合夥基金”時期也採用過這一策略,並取得傲人成績。直到掌管資金規模龐大的伯克希爾後,才因規模限制而放棄了這一方式。
還沒完,我們繼續看看截圖和財報中(這裡未列出具體財報內容,分析公司時應結合財報進行判斷)幾個關鍵指標,評估這家公司在何種情況下有機會回到其應有價值。
FCF Yield(自由現金流與總市值之比)約為35.5%,屬於極高水準,代表公司現金流相當充足。如果哪天公司宣佈發放股息或回購股票,股價將有可能迅速上漲。
同時,截圖顯示Short Float為14.50%,代表市場上有相當比例的空頭押注這支股票。一旦下一季財報略優於預期,或者公司宣布派息或回購計畫,將可能觸發空頭回補潮,使得股價進一步飆升,產生所謂的“空頭擠壓效應(Short Squeeze)”。
此外,Insider Own = 14.04%,是一個很不錯的數字,表示公司高層持股比例高,與普通股東利益一致,說明這家公司可信度較高,不像那些單純靠炒作概念撐起市值的公司。
最後,我們來看看近期的股價走勢
Screenshot from 2025-06-15 11-57-41.png
看見6月份發布財報後股價暴跌,因爲公司由於擔心關稅的影響大幅調低了來年的預期所致。總結,這家公司
1. 擁有相當可觀的資產
2. 充足的現金流
3. 極低的負債
4. 被嚴重低估的股價
5. 市場關注度極低
6. 繼續暴跌的可能性極低極低。(風險極低,下跌保護)
7. 其股價在未來1年內很大機會會被市場修復 (如果空頭擠壓出現會進一步推高股價)
8. 增長預期有限,非成長股。
是一只完美的作爲套利買入的煙蒂股。題外話,我曾經寫過一篇聊自媒體在大談等着大跌再抄底的文章:談談最近總被談起的:“等大跌再抄底”(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1128197-1-1.html)。文章裏我沒有談抄底策略,在這裏我簡單地說一些,如果你要抄底,也必須對股票進行財務分析,抄底那些符合上述條件1~4,6的公司。
到此,我把Cigar Butt Stock的邏輯用一只股票的數據完整地講述了一遍。至於如何使用這一招取決於個人操作的紀律性。初步篩選煙蒂股的指標如下:
P/B < 1 代表被低估
P/E < 10 盈利穩定但估值低
Debt/Equity < 1 基本沒有債務壓力,越低越好
可選項: 最好EPS growth past 5 years 爲正數,過去五年都又成長. Insider Own 大於 10% 說明高層持股比例較大,這樣他們經營公司會很負責.
我從2020年開始接觸股票投資,經歷了兩年的追漲殺跌之後,直到2022年在網上偶然看到一本《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才驚覺原來股票還能這麼買。那之後,我開始閱讀巴菲特早年在他私募合夥基金時期的操作紀錄,慢慢學習這種"撿破爛"式的投資方法。
我實際嘗試了好幾年,大約買過7到8支這類股票,其中大多數都賺錢了。有一兩支虧損,是因為我沒耐性提前清倉,後來才發現股價又漲回去了。在我所有的投資收益中,大約超過30%來自這類套利型的股票——在它們極度便宜的時候買入,一旦價格回歸就賣出(撿起煙蒂,抽最後一口,果斷扔掉)。
其餘的收益則來自兩支科技股。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說三遍),這兩支科技股在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簡直像坐過山車,讓我對它們下半年的表現非常沒信心。所以,我其實正在考慮逐步加倉這類低估值套利操作。反正它們已經夠便宜了,就算輸又能輸多少呢?(Heads I win, tails I don’t lose much.)相比之下,盡管我持有幾只科技股,說實話我真的沒有能力判斷它們的護城河是否穩固,未來5到10年是否能持續穩定增長。動輒上百倍的P/E全靠高預期撐著,一旦財報不如預期,或者懂王發個推文,就可能暴跌20%,這樣的波動真的會讓人睡不好覺。例如TSLA,即使我再深信自動駕駛的價值,看着一瀉千裏的股價,心裏實在沒有那種泰山崩於前而不動色的氣魄。
當然,我不是說不應該投資科技或AI類股票。我只是覺得,作為投資者,至少應該具備基本的財務分析能力。比如,對於有正現金流的成長股,你應該至少嘗試用DCF模型估算一下它的內在價值(如果不想研究數學細節,其實把財報交給AI算一下就可以了)。這樣你至少能知道自己買入的價格相對於估值溢價了多少,心裡大致有個風險預期,而不是看到股價猛漲就怕錯過機會,急急忙忙追高;然後又被新聞嚇到,恐慌性賣出。
我想說一句實話:現在網上的許多教人買股票的自媒體,在我看來基本都是垃圾。什麼“XXX股票今年有望漲5倍”“趕緊買XXX,政策利好”,這類標題黨內容,即使他們剛好蒙對,也無法讓你成為一個真正的投資人。你依然只是一位投機者。即使你在一波暴漲中獲利,拉長時間來看,很可能會把大部分賺來的錢還回去,最終算下來的年化報酬率甚至可能是負的。
當然,我講的這些,其實我自己也還在學習、在實踐。強迫自己嚴格遵守紀律是非常難的,但如果我們想要擺脫永無止境的追漲殺跌,這是唯一的出路。我們都還在路上。
共勉之。
祝大家財源廣進!
补充内容 (2025-06-16 06:40 +08:00):
我爲什麼很推崇這種“撿破爛”式的投資方式,因爲我覺得它更具備可操作性,更接地氣也因此更容易讓普通投資者學習。咱們都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做生意的經驗。至少我是這樣,大部分時候看不太懂護城河,貨幣匯率影響,政策利好還是利空。
而對於套利操作,什麼護城河,政策利好利空,國際政治影響通通不需要關心,只需要看是不是足夠便宜,公司是不是擁有足夠的淨資產,是否被嚴重低估,安全邊際大不大即可。
簡單說:破銅爛鐵也能賣錢,如果眼光獨到一點的話,沒準能在裏面淘到金子。
补充内容 (2025-06-16 10:53 +08:00):
如果覺得寫的還不錯的話,別光收藏,給點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