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21| 回复: 0
收起左侧

[旅游] 意大利旅游:重归威尼斯Venice/Venezia深度技术攻略2/3性产业和船坞

匿名用户-MG6AN  2025-6-18 21:15:54
🤔 1
本楼:   👍  3
100%
0%
0   👎

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5-7-8 22:46 编辑

前文1/3在这里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1133481-1-1.html
这篇是2/3,面向资深游客重返威尼斯旅游的历史景点,这篇的内容是比较硬核的,很多人可能都看不完就关窗口了。在1/3里提到了两个地点:Ponte Storto和Arsenale,就是这篇的内容。本帖最后会讲讲在威尼斯选择坐gondola的路线。
-Ponte Storto的意思是斜角度的桥,在威尼斯至少有五六个,但是Google Maps上搜Ponte Storto貌似只能搜到一个,也就是我要讲的历史景点。这一段历史讲的是威尼斯的女性和性产业。这个普通游客会觉得不好看的景点我跑了两次,就为了能够把准确的信息写到帖子里不要误导了大家。但是逛红灯区没有成本,任何人经过这一块都可以逛几分钟。
-威尼斯的Arsenale,意译为“军火库”,是威尼斯共和国当年造船的船坞。这个地方现在一般只有看威尼斯双年展的人才会去,但看双年展的人一般正好也不是船坞景点本身面向的游客:一个是当代艺术玩家,一个是军事历史玩家。能把两者结合的,是最资深的游客了。如果你是正确的游客类型,这个景点真的很有意思,但是需要投入时间做功课,逛船坞需要时间,票价也不便宜,不推荐给普通游客
-本文最后会讲一讲Gondola行船路线的选择。具体gondola的价格每年都在涨,正常的船夫不会唱歌,得专门加钱雇歌手。少数船夫会简单讲解。很多船夫说好了30分钟的没有做满30分钟。不过游客最大的抱怨可能是路线问题。总之,绝大多数游客都不满意自己的gondola经历,认为性价比太差
本文第一部分:威尼斯的女性和性产业
大部分旅游资料里的威尼斯历史,例如情场浪子Casanova的故事,已经是18世纪了。那个时期的威尼斯现实比戏剧精彩,男女关系非常开放,满街都是游客和性工作者。18世纪也是歌德生活的时代,所以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中国人都耳熟。学者们相信歌德在威尼斯共和国境内一个人旅游时有嫖娼去了的,你可以看我关于歌德的PTO的帖子,做出你自己的判断。他这个时期的历史我不熟。楼主精神统治意大利的时间是1400-1600年期间。
1408年,威尼斯在Rialto桥边设置了第一个合法妓院。到1565年,威尼斯航海贸易业务已经衰落,性产业跟着旅游业一起崛起,连游客都用上威尼斯嫖娼指南手册了。这期间,性产业每年向威尼斯共和国交的税可以养活12条手摇浆船的兵士,所以我把性产业和船坞放在同一个帖子里写。妓女虽然合法,她们的生活仍然是悲惨的,因为是被法律歧视和剥削的阶级。不过,由于威尼斯要求妓院老板必须是女人,这个制度给了很多有经营天分的平民女性创造财富、在更高社会阶层获得话语权的机会。Assasin's Creed II游戏里面主角Ezio在威尼斯大街上走经常会遇到三五成群的妓女,这个其实不对,妓女的活动范围是受限的。而作为统治阶级的威尼斯贵族女性活得压抑,在这点上她们的权利还不如平民女性。
我讲讲发生在威尼斯的八卦故事,作为一个精神意大利统治者,我也很八卦的。
史上名声很差的一位贵族女士Bianca Capello,出生于1548年。她幼年丧母,为了逃避凶恶的继母,偷偷与佛罗伦萨外派威尼斯的银行雇员相恋,私奔到佛罗伦萨。我在威尼斯要看的是Bianca Capello少女时住的娘家的房子。史书上说她爸爸是位富裕的贵族,修了栋大房子在Ponte Storto桥边上,要先找到这桥 https://maps.app.goo.gl/uehaHQA4qVG61MxTA 。下图里就是Bianca娘家的房子,比照片里看起来要大一倍,后面还有一半没拍出来。
capello house venice.jpg

在Bianca生活的时代,意大利贵族女孩子是被禁止往窗户外看的。然而她往窗户外看了,她看到了街对面的房子里佛罗伦萨Salviati银行年轻的雇员。她对他打出了“救救我”的手势。我上网搜了她的画像,Bianca很漂亮。佛罗伦萨小伙子顿时有了英雄救美的浪漫情绪。这个事情他跟他叔叔说了,他叔叔也是这家银行的雇员,愿意支持他。于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他贿赂了她家的佣人,进入了她家把她带走了。Bianca她爹发现女儿丢了,暴怒,很快查出怎么回事,立刻上威尼斯法庭要求对偷走他女儿的佛罗伦萨人采取法律行动,并要求把女儿送进修道院。于是威尼斯政府逮捕了小伙子的叔叔,并找到了佛罗伦萨政府。由于小伙子家是贵族,且为佛罗伦萨望族Salviati家族银行工作,这事就escalate到了当时统治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大公Cosimo I de'Medici手里处理。这对恋人对Cosimo大公叙述了继母虐待、英雄救美、为真爱出逃的动人情节,请求他的慈悲。Cosimo自己的婚姻是婚后成真爱,所以他是个相信真爱的统治者,他保下了他俩不受威尼斯政府的骚扰。两人在佛罗伦萨正式注册结婚,但Bianca她爹昧下了她的嫁妆钱没给她。这个爹后来的行为,再次证明他就是个渣爹。
然而,虽然名义上是贵族,这位银行雇员丈夫家里却很穷。Bianca嫁来以后,婆家就把唯一的女佣辞退了,她被迫做下人的活,生活得不开心。有些史学家认为这位小伙子是贪她的嫁妆钱才把她从娘家偷走的。正当此时,前头保下他们的Cosimo大公的儿子、已婚的大公爵位继承人Francesco I de’Medici发现了美貌的Bianca。史学家认为是Bianca的丈夫不甘于贫穷,为了在美第奇家里找到工作,故意安排他们认识的。Francesco立刻迷上了她,大手笔送珠宝追她,把她纳为了情妇。她的丈夫也因此在美第奇家找到了高薪工作。没想到吧,读的是威尼斯的史,吃的是美第奇的瓜。Francesco I de'Medici这个人是个垃圾的美第奇统治者,跟他爹完全不同。他曾经在我的马德里攻略里出现过,我讲到他授意弟弟谋杀弟媳,因为弟媳跟个性暴躁的弟弟婚姻不幸福,出轨找了情人。现在你看,Francesco自己积极地找婚外情人,这货怎么不去自杀。过了些时日,Bianca的丈夫莫名其妙在街上为其他女人斗殴,被捅死了,时人都怀疑是Francesco派人干的。Bianca的公公想要昧掉儿子的遗产,Francesco立刻拿出文书来说这些房产啥的都是Bianca自己的钱买的(文书可能是Francesco伪造的,买房的钱可能本来就是他给的,但Francesco是君主啊,他说是Bianca的,就是Bianca的)。然后Bianca的渣爹这个时候跳出来说他原谅自己的女儿,让她把亡夫的财产都卖掉回到威尼斯,并把钱存入威尼斯的银行。此时的Bianca已经成长了很多,知道她爹只是想昧掉她的钱然后把她送进修道院,她在Francesco的支持下拒了自己爹。之后她一路开挂:Francesco在父亲Cosimo去世后顺利成为大公,她先给他生了个儿子;然后正妻去世,她跟Francesco完婚。Francesco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像一个因为真爱而勇敢的好男人:他知道自己跟Bianca结婚会导致内部美第奇家族和外部欧洲几个王室愤怒,所以秘密先跟威尼斯达成了协议。
然后Francesco正妻的儿子也挂了,Francesco认了Bianca的儿子为爵位继承人。可能是好运气用完了,不久Bianca和Francesco双双暴死,留下年幼的儿子。此时,Francesco的弟弟Ferdinando立刻抛弃自己的主教神职,篡位大公爵位。Ferdinando之后把跟Bianca有关的所有痕迹都抹去,毁掉了她的画像,连她的尸体都失踪了,学者怀疑被跟San Lorenzo教堂的无名氏墓穴混到了一起。同时Ferdinando也对她的名声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抹黑,昧掉了她女儿的嫁妆,还强迫她儿子加入不能结婚生子的马耳他骑士团。
时人都认为Francesco是被他弟弟Ferdinando下毒杀死的,但大家都不喜欢Francesco,因此拥护他弟Ferdinando篡位。现在的研究认为,Francesco沉迷于炼金术,也有可能是错吃了什么仙丹,把自己和老婆Bianca给毒死了。

威尼斯Bianca曾经住过的街道非常窄,两边的房子里的人甚至可以对话,不用喊话。所以哪怕两人隔着一条街,也能够对她的美丽面容看得一清二楚。房子本身没有看头,但是知道这个故事后,走在两栋房子之间可以想象美丽的少女与情窦初开的小伙隔着窄窄的街道在窗间的交流,难怪Cosimo会被他俩的叙述感动呢。虽然事后证明小伙子除了好色,也是贪图她本来该拿到的嫁妆。
salviati bank.jpg

上图就是Salviati银行与Capello家房子之间的小小街道Calle del Tamossi。这个银行的楼已经没有了,标志写的是遗址,也就是说上面原来有几层楼的。我并不是探访Bianca Capello的第一个人,但是很多意大利人都没有搞清楚到底哪条街才是这两栋房子之间的巷子,好些网页拍的照片都是错的,拍了旁边那条街Calle Bianca Capello。
Capello家的房子虽大,但品味品质都很一般,并且位置非常不好,在当时的红灯区,她家隔一条街就是妓女成群等待客人的地方。图里可以看到的两个点就是红灯区的街道。
image.png

照片中这位男游客看到了我,一脸疑惑为什么我在这里前后左右地拍照。他显然不知道他所站的发霉的桥就是当时威尼斯共和国红灯区的中心,桥叫做Ponte del Tette即“Tits bridge”,可以想象当年有多少袒胸露乳的妓女站在这里。这个当年的红灯区现在是威尼斯水道最臭的一段,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后来的政府把一大段水道盖住了改成街道的缘故。Capello家的房子原本是4面临水,现在只有一面还是水道,其他三面都被改成街道了。
ti bridge.jpg

如果你去佛罗伦萨,可以找Francesco I de'Medici金屋藏娇Bianca的房子。位置在这里: https://maps.app.goo.gl/iqrSc9msZWH8NBQE6 我认为Bianca在佛罗伦萨住的房子是这条街最漂亮的楼。这楼并不是Francesco自己的,只是Francesco邀请他们夫妻搬来的,她的丈夫由于她与Francesco的情人关系得以在美第奇家找到一份薪酬丰厚的工作。Francesco让Bianca的丈夫买下了这栋房子并搞了这些装修,不过看前头的历史部分,虽然名义上是Bianca的丈夫买的,到底是谁出的钱就不好说了,很可能是Francesco自己掏的钱。由于这楼离Pitti Palace很近,街头传言这楼里曾有秘密通道通往Francesco住的Pitti Palace。最搞笑的如今这楼的当街铺面之一是意大利婚礼的传统喜糖专卖店,在下图的左下角。这个店主选址很幽默啊!
capello house firenze.jpg

下图是放大上图左下角,佛罗伦萨史上最成功的上位小三被金屋藏娇时住的房子里的婚礼喜糖店。店面装修得特别漂亮,我照片没拍好所以看不出来。
capello house firenze2.jpg

且不说到后来成了Francesco de'Medici的正妻后,Bianca入住了佛罗伦萨的Pitti Palace,那更是跟真正的王后一样的生活了。她这一番折腾在物质上算是真的值了,好像上次看到这种爽文还是香港作家亦舒的女主角。

前头提到威尼斯的性产业是合法的,但其实除了社会地位低于常人的合法妓女,还有一个灰色地带的职业:courtesan。这是贵族家受过教育的女儿从事的职业,是贵族和富商的散养情妇,可以视为高级妓女。为什么贵族家的女儿会沦为高级妓女,大部分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她准备嫁妆钱,嫁不出去。威尼斯当时的嫁妆钱很高,一些贵族家庭只能负担嫁出去一个大女儿,小女儿要么遁入空门做修女(也需要父母出钱才能找到接收她的修道院);要么终身在父母家生活、被兄弟的老婆欺负使唤;要么沦落为需要自己去找sugar daddy养活的courtesan。Courtesan要在不同的男人间周旋,运气好的能找到一个老男人包养,运气不好会染上梅毒。这种courtesan在威尼斯历史上有几个出名的才女加美女,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花魁,但少数案例并不能掩盖绝大多数courtesan结局悲惨的事实。Bianca的情况则很诡异:死去的生母给她留下了丰厚的嫁妆,她不需要走courtesan或做修女的路线,威尼斯对嫁妆和遗嘱有法律保护。父亲不急着给已经到了出嫁年龄的她找婆家,而是放任继母虐待她,这点太可疑了,像是想要干掉她,好昧掉她的嫁妆。后来的历史学家觉得她被抹黑得太厉害了,纷纷为她翻案。结果是从佛罗伦萨发掘出来的史实里,发现Bianca其实是个很正常的人,不是篡权者Ferdinando de'Medici所塑造出来的那个荡妇,反而证实了她爸和前夫都是渣。如今在网上搜Bianca Capello的故事,大部分还是之前Ferdinando de'Medici的说法,引用翻案的史学研究的网页并不多,我只找到这个意大利语网页 https://www.abstrartfirenze.org/blog/bianca-cappello/
从以上可以看出,威尼斯的贵族女性过着十分受限的生活。在威尼斯的Correr博物馆里会看到防水台很高很高的鞋,这种鞋意大利语叫pianella,就是platform的意思。我一直觉得中文里对厚底鞋叫“防水台鞋”这个叫法很奇怪,到了威尼斯这个才明白,确实它原本的作用就是防泥水的。
heels.jpg

这种鞋出现在14世纪,像清朝的花盆底鞋,在欧洲大约17世纪退了流行;它在威尼斯比其他国家要流行得多。为什么呢?外因是因为威尼斯的路实在是太过于泥泞了。威尼斯的广场叫做“campo”,也就是田地,因为开始的几百年是土铺的,没有石头铺地不能叫piazza,只有圣马可广场是从一开始就铺了石头的。16世纪以后所有街道和广场都铺了石头,仍然泥泞到连18世纪的歌德去威尼斯旅游时都抱怨。内因是威尼斯的贵族女性地位并没比同时期的中国女性高,既然没有实际的社会角色,也就不需要方便走路的鞋子。反而是威尼斯的平民女性,她们有权利可以管理一家商店或者服务项目,创立和拥有自己的公司,包括前头提到的妓院。

本文第二部分:威尼斯的船坞。
威尼斯主岛的鱼尾部分除了去看双年展的客人,一般游客不会去。这个部分的历史确实太硬核了,只适合资深游客,歌德都承认自己"I know nothing"。本部分里一反常态,会有大量的图片供读者决定要不要去船坞的取舍:做船坞功课是至少几个小时的时间,熟悉地图又是几个小时,实地去船坞一逛就是大半天进去了。我们为了这个船坞的每个部分当年的作用做了很多个小时的功课,所以船坞是我们这次整个威尼斯玩得最开心的地方。2025是建筑双年展,展览内容不知所云,依我看来,这张双年展门票25欧的全部价值都在看船坞。
威尼斯船坞边上有意大利最大的海军博物馆,上下五层楼。今天的意大利海军政治势力在意大利南部,对这个博物馆没有做任何的维护升级,不光墙壁斑驳长霉,展品也没有好的解说牌,冬天还没暖气,audio guide差,博物馆地面长年没有清扫,我凉鞋内部都被厚厚的灰尘弄黑了。就这样门票价格还贵,不推荐去参观海军历史博物馆。所有的游客都被富裕的威尼斯竟然有这么落魄的博物馆给惊呆了。海军历史博物馆里最好看的展品是下图。威尼斯有个颇带邪教感的活动:每年耶稣升天日要举办总督跟大海的结婚仪式,总督把结婚的金戒指抛进海中。这个仪式里要用到一条船,实物是用24k黄金金箔装饰的。由于每年只用一次,整个历史上只建过5条这船,海军博物馆里有个最后一条的模型。我只能看模型了,歌德当年来旅游的时候可是见过这船原物的啊。
golden boat.jpg

威尼斯共和国国企船坞12世纪就存在了,到15世纪造船顶峰时期它的生产活动占了整个岛15%的面积。15世纪是个动荡的世纪,君士坦丁堡陷落,威尼斯为了跟奥斯曼土耳其对抗,船坞从商船生产升级为也做战船生产,而继续生产的商船都带作战功能了。除了造船,船坞也存储大量的弹药,所以叫做Arsenale:军火库。船坞的军工国企地位十分实用,船坞的雇员也是总督的保镖团队,他们在总督上任时抬他游行,在总督挂掉时负责武装封锁总督府,防止有人趁机叛乱。上头那个视频里提到,威尼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远洋帆船技术突飞猛进时没有技术突破,还死死抱着自己的手摇桨帆船。16世纪时威尼斯人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组装线来生产这种手摇桨帆船,每天能生产一艘,而且发明了在船侧安装排枪,并且有精确的弹药轨道计算技术。但是这就好像柯达胶片照相机生产技术再精进,也无法抵御数码摄影的挑战。威尼斯在防御技术上还采用了伽利略的望远镜,在圣马可钟楼里,但这些技术创新都不够犀利,仍然屡战屡败。自从这个船坞建立,我们再次看到组装线出现就要等到工业革命了(我知道你会说Henry Ford,但福特是第一条流水线,不是第一条组装线)。
如今船厂内部是双年展的展厅,虽然当年的生产线已经不在了,但是厂房还是很壮观的,可以在夏秋季借威尼斯双年展的机会进去看。到了冬天,双年展关门就不能进去Arsenale了。船坞是Assassin's Creed 2游戏做得最差的部分,地图没有复原船坞的设计,估计游戏开发项目做到这个阶段资金不足了。15世纪关于威尼斯船坞的资料不多,但是可以看出来在围墙内侧南北面对面的Novissimetta和Novissima两个dock的设计跟18世纪是一样的平行直线,游戏这一块就做得不对。
这里有个威尼托区政府官方合作的视频,详细说了船坞造船的历史和运作,非常有用。我研究船坞历史资料很久后发现这个视频只有一个错误,就是装饰性的零件位置应该是它高亮部分下头的房子里那一小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K2NOI6l6E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把视频里意大利人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绘制的18世纪末厂房地图打印出来: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Gian_Maria_Maffioletti_-_The_Arsenal_of_Venice.jpg
这个船坞生产厂房地图是根据19世纪时船坞的官方layout图,具象化画出的。其实一共有三张图,展示了船坞的原貌,被拿破仑炸了以后的惨状,以及重建船坞的设计。绘制这三张图的作者是个神父,他把这三张图献给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希望皇帝能帮忙重建船坞。我在海军历史博物馆里也看到了威尼斯政府官方的船坞图,拍照后回住宿处研究了几个钟头,跟上头这个教父画的图95%一致,只有个别房间的内容有很小的差别。
打印出来的地图去Arsenale的时候就可以边走边看,独享皇帝视角。朕把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车间都标记了出来,彩打了40x60cm的一张纸。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所谓的每天能生产一艘船,实际上仅仅是把所有的standard components组装成船的最后一道工序的lead time。根据上头那个视频里能看到的情况,我估计给船底涂防水的树胶是所有工序里耗时最长的bottleneck。如果是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专家,可以把这个船坞的layout按生产流程重新设计一下。有个搞生产管理的教授对此的研究可以给你提供当时生产步骤material flow的基础,我按照教授的分析把每个房间的内容都写在了打印出来的地图上了:
https://www.allaboutlean.com/material-flow-arsenal-of-venice/
与这幅18世纪的图对比,现在的Arsenale中间没有了当时用来组装成船的Novissima dock部分,所以Arsenale中间变成整块长方形水域了。下图是现在的官方地图。
arsenale today.jpg

Arsenale四周的建筑位置大部分没变,原样修复。修复Arsenale的时候,把所有的地基都加高了70厘米。船坞这里不太受涨潮影响,建筑大部分看着不像城里那样底部黑乎乎的。部分围墙还是中世纪款式的军事建筑设计,估计从建起来就只修复没升级过。这种墙在奥斯曼土耳其的麦哈迈德二世攻下君士坦丁堡之后逐渐被意大利其他地区的军事建筑淘汰了,因为太薄扛不住新款的大型火炮。在威尼斯城你看不到更厚的围墙,可见水城得天独厚的战略地形,只用防内盗,不用防外敌。既然火炮进不来,征服者就只能等到威尼斯羸弱到不战而降的那天,这么好的运气就是被拿破仑碰上了。他来了以后就把船坞连战船都给炸了,之后他又重建了船坞,真是浪费资源。
Arsenale有西面,北面,和南面三个部分。北面长期对公众开放,南面是威尼斯双年展的展馆区,但是最南面有一小部分平时也开放。西面双年展期间也是展馆,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是军事禁区。

arsenale parting.jpg

双年展的票从来都不会卖完,所以没有必要提前买,他们只在网上售票,可以到了威尼斯再上网买,免得去售票处排队,不过队伍也很短。如果想去船坞的guided tour,一天只有50个人的位置,分上下午两批,周一没有。我觉得这个没啥意义,它主要内容还是讲双年展的作品,附带船坞历史,但懂历史的人看完上头的教授网站就不需要导览了,所以我没有订guided tour。
船坞的入口处有两个塔,从双年展售票处出来可以看到这两个塔的南面。双年展入口不在船坞双塔的入口,那个入口现在仅供海军使用。双年展的入口在这张照片的右边。
arsenale entrance.jpg

双年展入口进去之后就是船坞当年造绳子的厂房。因为绳子需要是连续不断的,所以厂房非常瘦长,316米。后来建设了一些墙来分割,导致如今内部是无法一眼望到底的,我很失望。船坞大部分的厂房内部都是这个样子的,只是柱子大小不同。大部分的建筑应该内部都是有分两层使用的,所以会建得这么高。
rope.jpg

从绳子制造间(下图里1号的位置)出来,这个拐角里是当年的Iron garden,存放弹药和大炮的地方,被拿破仑给炸上了天。这个部分现在是咖啡厅、急救点和厕所,也有一些国家馆如墨西哥在武器仓库里,见下图。这个图里示意的就是整个双年展需要收钱的部分,也就是Arsenale的南面部分。
biennale map.jpg

意大利国家馆在拿破仑之后新建的船坞建筑里,从下图中右边的小门进,上头皇帝的地图里没有意大利馆这个建筑。图中左边那些式样一致的一排房子是当年的船坞北面组装间Novissimetta dock,每间里组装一艘船。因为有临展要拆卸,暂时停了双年展的小船,所以不能从双年展南岸过去北岸。正常的年份,双年展意大利馆旁边有个码头会有小船可以去这个北面组装间。这个图里还有看不太清楚的修理间,我们在海军博物馆看到了装置模型,到了这里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由于我不推荐大家去海军博物馆,就解释一下:那些像棚子一样建在水面上的房子,是用来维护船底的。当时威尼斯有装置可以把船从侧面拉倒,把船底露出水面,就可以对船底进行防水加固和清洁了。
italia in arsenale.jpg

下图是船坞西面内部,这部分要离开双年展出口,顺着船坞西面的标识去找Armenia和Kuwait展馆,而且并不用双年展门票!在普通人住的住宅区里面看到的入口,非常难找,但是进去后很兴奋。这里很漂亮,没有什么人,大部分双年展的参观者找不到入口。图中中心点是船坞入口处那两个塔的北面。Bezos结婚的宣誓仪式后举办的party,为了躲避民众抗议,就是临时搬到下图这里面举行的。
arsenale west.jpg

船坞西面内部还有一些海军的“文物”,如下图里这个。这个船坞西面的建筑部分至今仍然是海军的军事禁区,只有双年展会对外开放。我上头照片里右边岸上就有铁丝网隔开展区和禁区,但中间留出的走道并没有门,估计也没有什么真的秘密。上头照片里右边的厂房当年是对树干进行初始去皮成型处理的地方。保护和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对于威尼斯共和国极为重要,威尼斯法律对于损毁森林会严惩,就是为了保护造船的原材料。
submarine.jpg

离开这个西面禁区以后,再往北走,有个大概只有威尼斯本地人才知道的现代金属小桥。小桥安装在船坞墙体外部,也就是威尼斯主岛鱼背上多了一段鱼鳍,十分有趣。走桥上快十分钟,才走到通向上头照片里船坞北面组装间的背面。这里有个小咖啡厅叫Bar Tesa 105,酒水比较贵,但歇脚无妨。如果你想要来这里,就用这个小咖啡厅为destination导航最方便。
northwall.jpg

船坞真的非常大,我们花了大半天才逛完。双年展的单日门票只能进去一次,出来就不能回去了。这次比较惊喜的发现是其实Arsenale西面和北面都不需要双年展门票。虽然西面只在双年展期间开门,但北面是平时也开的,去那个Bar Tesa 105就能看到船坞大部分的样子。2025价位:0.2升啤酒4欧,(高档?)果汁5欧一瓶,咖啡1.2欧,开心果味croissant1.5欧,focaccia三明治6欧。
双年展门票所包含的威尼斯鱼尾部分的花园Giardini的部分我们也去了,对展出的质量非常失望。感觉双年展已经从当年的建筑界奥林匹克变成了各国政府的负担,全部都外包给本国的各种组织了。Giardini部分虽然也是门票价格里的,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建筑双年展期间可以不去Giardini。
之前1/3里讲到,我逛威尼斯总督府为了不花5欧买audio guide,用的是19世纪的总督府地图。这个船坞的地图虽然也是19世纪的,我却花了10欧去超市大幅彩打地图。也就是说,看我的攻略是真的省不了钱的。

本贴最后讲一讲Gondola行船路线。
虽然我们这次最终没有兴趣坐gondola,但是每天都是抱着找一条好的行船路线研究了一番的。大运河是肯定不用gondola了,毕竟Vaporetto有了天票可以使劲坐,视角更高,加上快船观景的感觉总是胜过慢船的。
威尼斯有六个行政区,如下图,每个行政区我们都逛了一遍。6个行政区每个有一个advisor,加总督是7个,这7个人跟威尼斯的10人议会组成政治权力最大的一群人。你在总督府看到的10人议会厅就是为这17个人准备的。
最中间的行政区San Polo是最差的行船路线,水道最臭,尤其是当年的红灯区那一带,跟臭水沟一样臭。火车站附近的Santa Croce区和北面的Canareggio区行船路线缺点是水道两边建筑太丑。Canareggio区的正经餐馆(非吃cichetti的那种酒吧bacaro)性价比是最好的,也是本地人比较多的区,但我个人不太喜欢Canareggio,因为它是最不像威尼斯的区,很多地方看着就跟意大利其他城市没有任何区别。Dorsoduro区的Accademia博物馆附近是水道风景比较好看的,同时相对gondola数量少一些的区,缺点是水道太少了,要拐个弯都得划到大运河里去;它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这一带的小水道边上没有很出色的建筑。水道边的建筑最好看的是San Marco区和Castello区交界的这一带,也是gondola最多的地方,船前船后都是船,虽然船夫会尽可能保持安全距离。鱼尾的Arsenale周围由于没有景点,水道里几乎没有游客,只有本地人的motor boat船,这一部分的民居建筑看着也新一些,没有那么多霉菌。
image.png

以下几个绿色的点是我觉得水道最好看的一部分,可能也是Gondola游客最多的一部分。如果你订Gondola的话可以看看船夫能不能给设计路线把这些都逛到,呃,一亩三分地逛多了,感觉像leetcode的编程题目。其中Ponte Cavallo是我在1/3里推荐外观景点之一(Scuola Grande di San Marco),以及不远处的Miracoli教堂,这俩就算是我走路看过了,我也愿意坐船再看一次。Ponte dei Conzafelzi则在网红涨潮书店Acqua alta旁边(中文界好像叫沉船书店,人家店里的gondola明明没有洞,涨潮时就浮起来的)。网图看不出来好,但这个桥所在的地点类似三角洲,实地很有味道。Santa Maria Formosa教堂比前两个教堂要逊色一点,但也算比较好看的水道。
image.png

我对于坐Gondola的建议是不要在日落天黑后去坐,因为威尼斯的很多房子空置,是没有灯的,晚上没有灯就什么都看不到了。上一次我在意大利看到这么黑的街道还是在那不勒斯,只不过这次是水道。
大运河在日落以后也不好看,两岸只有极少的房子有景观灯,大部分建筑都是黑的,毫无美感。站在Rialto桥上看夜间的大运河真的很失望。
威尼斯早上阳光明媚一些,日落前有层薄雾,因为温度高,水分从墙壁里蒸发出来。看你喜欢哪种光线了。6月气温已经比较高了,我们的经验是10点半以后太阳就有点毒了。如果能起早,那就尽可能早。大部分游客都是选的日落前坐gondola。如果你决定坐gondola,你可以注意一下,gondola左右是不对称的,一边比另外一边要宽些,这是因为它的船夫只有一个桨,不对称才能够平衡好往前走的角度。

下一篇3/3在这里: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1133636-1-1.html
点这里看楼主的全部意大利深度攻略: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1031893-1-1.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大米 +50 收起 理由
instant_dev + 50 给你点个赞!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意大利旅游:重归威尼斯Venice/Venezia深度技术攻略1/3如何计划
下一篇:意大利旅游:重归威尼斯Venice/Venezia深度技术攻略3/3政治与艺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隐私提醒:
  • ☑ 禁止发布广告,拉群,贴个人联系方式:找人请去🔗同学同事飞友,拉群请去🔗拉群结伴,广告请去🔗跳蚤市场,和 🔗租房广告|找室友
  • ☑ 论坛内容在发帖 30 分钟内可以编辑,过后则不能删帖。为防止被骚扰甚至人肉,不要公开留微信等联系方式,如有需求请以论坛私信方式发送。
  • ☑ 干货版块可免费使用 🔗超级匿名:面经(美国面经、中国面经、数科面经、PM面经),抖包袱(美国、中国)和录取汇报、定位选校版
  • ☑ 查阅全站 🔗各种匿名方法

本版积分规则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