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农民
- 积分
- 265
- 大米
- 颗
- 鳄梨
- 个
- 水井
- 尺
- 蓝莓
- 颗
- 萝卜
- 根
- 小米
- 粒
- 学分
- 个
- 注册时间
- 2019-1-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楼: |
👍
92% (97)
|
|
7% (8)
👎
|
全局: |
👍 95% (2201) |
|
4% (93) 👎 |
144 个主题 | 6079 个回复 | 最后更新:昨天 12:19
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本帖最后由 NP_hard 于 2022-12-1 02:41 编辑
写下这篇文章是对近期关于男性自我提升和dating app环境下的一点思考,希望能在理论层面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给男生的建议,却感觉没什么用/相互矛盾/饱受争议”,希望借此帮助到其他男生;顺便推荐一下这篇文章: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833648-1-1.html;本文也算是一个对red pill的温和阐述
Dominance Hierarchy
网上给男性的建议当中,经常可以见到以下看起来都有道理,但似乎又相互矛盾的两类:
- “男生应该收拾好自己的外表,弄个发型,提高衣品,经常健身,才能讨女生喜欢”
- “有房有车/有钱/有大包/有绿卡就好找对象了”
有道理是因为听起来都能成功,矛盾是因为他们的侧重点看来不仅不相关,甚至各有反例,所以到底应该采纳哪个建议?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优势等级(dominance hierarchy),指动物社会或动物群体中个体之间,在资源和配偶优先占有方面的差异和排位,下文简称“赛道”;简单来说,在赛道中越靠前,享有的资源越多,求偶越容易。
一个龙虾(借用Jordan Peterson多次讲过的例子)在赛道中的位置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强壮程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硬件条件,所以基因够好就能更容易找到配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远远强过龙虾,所以在正常的现代国家中个体并不需要有优秀的生理条件才能生存;相反,需要有其他方面的特长才能在赛道中取得更高的位置。
越是发达和社会制度健全的国家,可以选择的赛道越多,比如美国除了政商,一个人可以做运动员(体能)、科学家/工程师(智商)、律师(语言能力&逻辑能力)、明星/模特(外表)等等。
反之,如果只有权力这一个赛道,那么以下场景就并不奇怪:
开头提到的两类给男性的建议,看起来有道理但是又矛盾,是因为它们在描述不同的赛道:
- 物质条件优秀的女性,看中的可能是外表
- 外表优秀而物质条件欠缺的女性,看中的可能是物质条件
现实生活中不会那么泾渭分明,所以男生既要有事业,又要有外形,既要幽默风趣,又要身怀特长。
引入这个看似不言自明的概念,是为了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 明确自己的赛道,不要因为网上的某个建议(也可以说包括本文),或者别人成功/失败的一个data point迷失方向,比如看到有人说要有大包就想跳槽,有人说要外形好就去办健身卡;而是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补短,diversify,做好长期和持续的努力:如果擅长刷题和系统设计,那么除了职业上的提高以外,应该选一个不擅长/相对独立的方面提高,例如身材;这是一个自我接纳、长远规划和持续努力的过程,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
- 明确自己的target group,不要一厢情愿也不要妄自菲薄:如果想用大包打动人,就没必要在富二代女生面前大谈自己的股票和车房;被gold digger拒绝,不代表你改变自己外形的努力是白费;听到女生抱怨渣男,不要以为be a nice guy是解决方案。看她们选择什么,而不是希望她们接受什么。运用赛道的概念将女性群体分类看待,这样就不会把某个个体的拒绝当成整个女性群体的拒绝,才能更容易在失败后move on(即一个女生不喜欢你可能只是因为她不是你的target group),而不是全盘自我否定,甚至发展成恐女厌女
- 对于程序员来说,识别公司、产品、org、经理、组员和项目,与不同级别的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还有在发现经理/组员/公司不对时果断move on的能力,比写代码的能力更重要。类似地,对于男性来说,明确自己的赛道,对自己长期规划持续投入,识别对方是不是属于你的target group,以及发现对方不是时果断move on的能力,比追女生的方法和投入更重要
同时用来解释以下一些现象:
- 越是发达和先进的地方,物质条件越充足,每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越多,同性需要竞争的赛道也越多,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内建议年轻人要有车有房考公很正确,但是带着类似想法每天谈论股票包裹的的湾区码农就会被嘲讽不断;毕竟国外环境下大厂程序员不需要996省下的时间,有的人拿来提高自己,有的人拿来享受,结果自然是有的人会在多个赛道上表现突出,从而更受欢迎
- 校园恋爱:之所以很多人建议上学的时候找好对象,是因为人一旦走入社会、完成身份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其所关注的赛道也会自然而然扩展到更广的范围,随之新加入的变量会带来价值评估的变化,比如在事业这个维度上,ng毫无疑问会处于劣势,而在校园里时则没有这个考量(卷到比实习那当我没说)
- 搬运:部分华人男性在周围女性关注的赛道上难以竞争,但是可以给国内一些女性提供稳定富裕的生活环境,而她们的条件也刚好符合这些男性的要求,所以双方互相选择;但是当女生来这边稳定以后,男生在提供生活环境这个赛道上已经不占优势,所以就此以为万事大吉而不思进取,最后自然会被女方抛弃。这也就是为什么mr_putin的文章里花了很多篇幅讲筛选(确认target group)尽快结婚生孩子(使之失去考虑其他赛道的资格)和建设家庭(维持在之前赛道上的优势)还有很多人提供了反例(女性所关注的赛道的改变),以及为什么引起了很大争议(关注不同赛道的人的价值观之争,然而屁股决定脑袋,谁也说服不了谁)
总而言之,dominance hierarchy是一个用来将抽象的“被拒绝/被接受”这个女性提供的high level的二元反馈反向拆解到多个可衡量的low level的metric的思维工具,为自我提升提供有价值的input。
Dating App & Hook Up Culture
强烈推荐一下这位小姐姐关于hook up culture的视频,讨论了为什么男性也是这个文化的受害者:https://youtu.be/2Hqqy3dzQgo,并由此展开此部分的讨论。
简单来说,一个环境中性别占少数的群体的择偶策略决定市场:女性少的环境里更多monogamy,而在男性少数的环境里更多polygamy。
在dating app中,虽然表面上男性用户很多,但是女性只会看中top 10-15%的男性,所以实际上是这些人在选妃,剩下的在陪跑,而女性接受这个游戏使得它能玩的下去。
女性和这些top 10-15% match以后,在casual sex中相对男性更容易产生感情,但对方可能并不愿意settle down,毕竟app打开一刷就有新的选择。
最后结果就是:
- 女性更容易受伤,受伤后觉得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厌男
- 剩下85%左右的男性找不到对象(被直接无视),厌女
- top 10-15%的男性中有一部分失去发展深入感情的能力,沉溺于dating app/hook up culture当中持续单身,甚至孤独终老;剩下那些功成身退的姑且可以归为“赢家”
根本原因并不是某个女性或者男性个体的问题,而是:
- feminism和sex revolution提倡casual sex,而现实是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导和择偶策略的不同,导致casual sex最后只benefit top 10-15%的男性
- dating app改变了男女认识异性的模式:当用互联网把各种异性摆在每个人面前时,以上逻辑就会成立;人类在亿万年间受制于时空限制进化来的择偶策略,和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匹配的dating app并不兼容———不管这些公司再怎么把自己的app包装的有品味或者小清新,使用它们的代价都是真实存在的
这里并不是为了展开对hook up culture/dating app/feminism/causal sex的批判,也不是说以上可以精确描述一切个例,更不是说用dating app一定不能修成正果,而是主要是为了说明:
- 如果要用dating app,做top 10-15%才最有效率
- 否则建议线下/熟人/其他类型的app,不然效率低还不利于心理健康
- 在dating app上不顺利,不代表你不够优秀,因为适合你的人可能根本不用它
自我投资
假设你用dating app找到了match,一个月请4个不同的女生吃饭,每顿$150,那么相当于$300花在别人身上,但是:1个女生混饭吃完就ghost,1个女生说不确定想要谈恋爱需要再想想,1个女生当周吃完另一顿看上别人,1个女生决定和你继续但是没有任何将来买单的打算。
那么问题来了:
1. 就算你认为男性应该在约会当中买单,这个游戏你还愿意玩吗?
2. $300块钱拿$200买护肤品,省下$100剪个头加买定型产品,带来的是短期和长期肉眼可见的外形提升,这和到处请女生吃饭相比哪个是更好的投资?
这并不等同于说男性不应该为女性花钱/应该计较每一笔支出/不应该使用dating app,而是为了说明:
- dating app上女生的选择很多,拒绝和ghost男生的成本很低,结合上面提到的top 10-15%,在投入金钱之前请确认自己可以接受这样的投入不会有结果,认清自己可能会成为ATM
- 如果你还有可以用钱来改进自己的地方,却选择到处请女生吃饭/送礼,就如同是每天买彩票作为理财,妄图一夜暴富;换言之,花钱之前,请确认衣服鞋子护肤品发型身材和理财产品等方方面面都已经对自己投资到位
- 假设你身边有个朋友像这样给女生花钱,你会不会觉得不值?会不会觉得他应该把钱另作他用?如果他值得你打抱不平,为什么你自己不值得?爱人之前请自爱
至于到底要不要AA,这个其实就回到第一部分的话题:谁是你的target group?有的女生是在蹭饭,有的认为有意思应该回请但没意思的应该AA,还有的认为一律AA就好。重点在于识别、沟通和筛选,而不在于争论、教育和说服。
最后,这一部分的预设context是dating app——自我投资是为了遇到能互相喜欢、互相为对方花钱的人,所以在遇到那个人之后,到底怎么花钱是两个人自己的事,此部分内容不再适用。
Male Feminist
Joe Rogan的这段话对male feminist的讨论很精彩:https://youtu.be/V6p-0Vw5uXo?t=112
用sneaky形容这样的男性非常精辟,用中文讲就是鸡贼:一些男性因为无法和其他更优秀的男性竞争,所以选择以同伴而不是追求者的身份出现女性身边,把自己标榜为feminist,站在道德高地上,打着支持女权的旗号来贬低其他男性,为的是增加自己have sex/繁衍后代的几率。
这并不是说男性为女性发声就属于male feminist,也不是说male feminist全部都sneaky,更不是说不应该支持每个个体享有平等的权利,而是说一个男性以下占的越多,越是一个虚伪狡诈的猥琐男:
-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压迫和不公,但偏偏只为女性发声
- 社会中有很多不同的群体,但却只support女性
- 连是不是性别问题都没有搞明白,就在为女性发声
- 没有自尊,女性说的都是对的,但是心底里又充满怨气
- 从心底里不相信自己所说的主义,也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 明明自己就是男性,却不但没有兴趣support,甚至还贬低和打压其他男性,目的是为了获得女性的approval/have sex/繁衍后代
举个例子:一个男的看到国内父母和同胞因为清零遭受的痛苦,不但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还跑到论坛上教大家不要做出头鸟,同时对站出来的学生冷嘲热讽;但是每次有任何与性别相关的话题,却第一个发朋友圈声援女性,说为国男感到羞耻。
这一部分的探讨,重点并不是对male feminist的批判,而是作为上一部分的反例:当一个男性不投资自己、不在赛道中具备优势、不去锻炼从而变得更强壮和自信的时候,来自心底的自卑和软弱会让他采取这种猥琐的方式来接近和利用女性。这和段子里假扮gay来骗女生睡觉的男生,还有精通女性话题,最后成了女生的好姐妹的直男异曲同工。
简而言之,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因为虚伪和欺骗吸引来的只会是those who will prey on your fear and weakness
结语
全文的内容总结一下就是:打破幻想,认清现实,明确目标,及时止损,提高自我
当自然界的雄性都在为了求偶而努力,当女生们为了好看而用心打扮自己时,想找对象的男性真的没有理由不努力
最后引用一段Joe Rogan的话: Hard times create hard men. Hard men create soft times. Soft times create soft men. Soft men create hard times.
虽然这段更多是在讲政治,但我们这一代确实是soft times下长大的soft men;这种softness不但让这一代的男性在求偶方面遭遇诸多困境,也造成了当今的hard times。希望每一个男同胞都能不断自我提高,自尊自爱,找到真爱;有能力的话,再推动一下社会进步。
码字不易,觉得有帮助还请加个米,谢谢~ |
上一篇: 湾区码农就像猴子一样,朝三暮四下一篇: 西方权威约会社交(男性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