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经常浏览地里的信息,但是关于本program(甚至其他游戏相关program)的信息都不能算得上是丰富,于是在本废物毕业即失业整三周后,总结一下自己MSCS Game Development Track两年下来的就读体验,也给其他和我一样来USC追逐游戏梦的同学们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项目介绍
USC下的USC Games program是一个很大的joint program,其中主要包括School of Cinematic Arts(SCA)和Viterbi School of Engineering两个学院。专业上,主要包括IMGD本科+研究生(MFA),CS Games本科+研究生(也就是MSCS Game Dev track,但一般习惯和本科统称为CS Games)。此外,program还包括SCA下的动画、美术等专业,平常各种游戏相关的event你还能看到同校Thornton音乐学院,Marshall商学院,以及IYA学院的同学来参与。
对比两个比较容易搞混的program,Interactive Media(IMGD)是头牌program,划分在SCA学院下。一般大家说南加大游戏专业排名第一(当然最新的princeton排名已经不是了)也都是指的这个program。著名校友陈星汉也是读的Interactive Media这个专业。这个program学的更偏design/production/directing,更有那种探索互动媒体艺术边界的意思。. 1point 3acres
另外一个就是本文涉及的MSCS Game Development,划分在Viterbi工学院下。其实包括本科的CS Games在内,更多的只是蹭个joint program喝口汤。很多游戏相关的event都是SCA来办,基本上厉害的教授也都是SCA下的;少数几个Viterbi这边,教游戏开发课程的教授,教的也大多是本科课程。还有比如IMGD可以约教授指导session,而MSCS Game Dev这边甚至没有专门的advisor,是和其他MSCS一起的general advisor,有时候咨询起来很不方便(不过上次听chair画饼跟我说明年会安排一个专门的,希望以后能越来越重视吧)。. From 1point 3acres bbs
. .и
..
所以其实MSCS Game Dev的学生很多时候在整个joint program里是比较边缘的。虽然各类活动也都可以参加,各路同学也都可以结交,但不免偶尔会觉得自己更像后娘养的。
必修课. 1point3acres CTIN 488 Game Design Workshop. Χ
. check 1point3acres for more.
游戏设计课程,课程形式为lecture+lab,分别由Tracy Fullerton或Jesse Vigil担任讲师,以及department内一些其他教授担任lab instructor。教科书使用的是Tracy本人所著的同名书籍。本课程也是所有games相关major的必修课,所以除了同track的同学外,你还能见到很多很多本科CS Games和本科Interactive Media的同学,甚至有时商科修minor的也会来上这门课。给分很宽松。
lecture上,相当于是一门入门课程,给你介绍(至少是USC体系下)关于game design的通用概念,定义,度量标准,方法论等等。期中会让你写一篇essay用学到的知识来剖析一个你喜欢的游戏,期末考也是让你用本学期学到的关于game design的知识来分析一些自己玩过的游戏。
lab上,每个session大概20人,随机分组做桌游。整个学期大概4、5次桌游作业,包括对已有经典桌游(如Up the River)的改进,以激发一种emotion为目标的桌游(单人独立作业)等等。形式上有用各种手工材料做实体桌游出来,或者用Tabletop Simulator(Steam上)做桌游。最后一次作业是大家从激发emotion的桌游里票选出来最佳的几个,进行一些改进后上传到一个网站上,可以帮你制作高质量的实体版桌游出来(卡片,道具,包装盒等等),每个人可以搞一个留作纪念。-baidu 1point3acres
. 1point3acres.com CTIN 532L Interactive Design and Production
.
游戏制作(Production)课程,同样也是一门项目课。非常非常建议抢Richard Lemarchand教授的section,这位是USC Games下资历排前几的教授(神海1,2,3主设计和制作),同时也是我平生遇到的最好的教师,没有之一。课程教科书使用的是Richard本人所著的A Playful Production Process(课后可以管他要签名)。课程形式是俩人一组(自己组队或者由教授分组),用一个学期做一款游戏,体验整个游戏从prototype到preproduction到最后的全过程。每周课程会有lecture,至少在Richard的section下,他会讲很多关于相关领域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空间设计,节奏安排,narrative beat等等。其他时间则是各个组互相试玩其他组的游戏,给出建议。此外课程还会和Berklee College of Music有合作,会有他们那边的学生分配到每个组帮你做audio,voiceover相关的工作。
CSCI 529a/b Advanced Game Projects
项目课,持续整个第二学年,也很大概率会是你两年来最重要,影响最深的体验,也将产出一个你最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每个AGP项目都是先由一位学生pitch项目idea,经过多位教授两轮审核后,筛选出8-10个AGP项目,该学生本人担当Creative Director负责整个项目。之后Director会向其他学生pitch自己的项目,其他学生经过面试进入项目担当Engineer,Producer,Designer,Artist,Audio,UI/UX,QA等任意职位(当然对于Game Dev track的同学来说大多都是engineer,但如果你对其他方面有兴趣并且有经验也可以尝试)。每个团队核心成员一般20人以内,随项目开展可能会有额外成员、外包加入,有些比较大的团队最后可能会有50人左右。团队组建完毕后,按正常游戏开发流程,会经过prototyping,pre-production,alpha,beta,gold master等一系列阶段,最终于第二学期末截至开发,在一年一度的USC Games Expo上展出,供访客试玩。
此外,团队里的核心成员一般都是USC Games program下的,大多都是本科生。而其他额外成员还包括LA本地其他学校(艺术院校,如OTIS或CSU Fullerton),Berklee音乐学院,或者社会人士(比如我们这一年有一个项目拉到了神海里德雷克的配音Nolan North来给他们的游戏配音)。两个学期里,会有三四次机会请业界人员来进行Review(目前是Rockstar),对开发流程给出建议,甚至会专程飞过来开social event,之后也会给USC学生专门的投简历链接。有些团队甚至会把自己的游戏当成startup project拿到GDC上去拉投资。最后的USC Games Expo上也是一个曝光度比较高的展会,会有一些业内人士过来参观。
CSCI 561 Found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课,和其他CS General的同学一起上。地里应该有其他很多USC的就读体验贴,对这门课的总结会更全面。总之就是能避开沈为民就避开,Laurent Itti教的学期会相对更好一些。总体而言讲的与游戏开发没太大关联,但毕竟是必修。.google и
其他 CTWR 410L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Storytelling for Games
游戏写作课程。虽然这门课并不在track目录上,上了以后不能算在32学分内,等于多花~8000usd上一节课,但是我个人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推荐上这门课。课程形式为lecture+lab,lecture上除了最开始是Danny Bilson(USC Games的chair)的总述介绍课外,其他每次lecture都会请一些业内的资深writer来讲一个专题,比如我们当时学期请来的有壮志凌云电影的编剧,写过命令与征服/星战/RE2/COD的编剧,RDR1的编剧,MOH/BF/Apex的品牌主创,漫威漫画主笔,tlou1总监Bruce Straley等等。还会有几次电影赏析拉片。lab的话,则是一学期打磨一个自己的原创故事,包括写one pager,three pager,还有以剧本形式写开头和结尾;此外还包括把已有电影ip改编成游戏,写一个大纲的这种练习。lab instructor的话避开选Marianne的section,这位虽然写作能力很强但是上课教学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
. ----
track里人种分布的话,至少我们这一届来说,其实和普通的MSCS专业也都差不多,基本上是40%中国同学,40%印度同学,再加20%本土同学,一届20-30人左右。
隔壁Interactive Media MFA的话,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印度同学了,会有更多的本土同学,甚至会有很多工作几年以后回来读这个program的。
AGP的话,还是有挺多机会见到一些业界大牛的。比如我们这一年就有Tim Sweeney(CEO of EPIC Games)的secret visit,还有近距离的QA环节;有Head of Microsoft Studios(算是斯宾塞的直系下属吧,做的是他上一份工作)来参观最后的Expo;有某国产还算比较著名游戏的主创偷偷跑来参观(还是我朋友跟我说的,说他们那天都忙着干活,没什么人正经跟他聊)。
. 1point3acres.com
除了AGP,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MFA Thesis。隔壁Interactive Media的硕士项目有三年,最后一年要完成一个Thesis,而这个Thesis大多都是以游戏形式展现的。四月份左右的crew event,应该会有人整理一份全部AGP+MFA的masterlist,可以考虑一下。当然MFA项目有一个限制就是每个组至多只能有一名MSCS Game Dev的同学,具体的话还请到时候询问教授。
. 1point 3 acres
关于具体AGP项目体验的话,我更建议把“你想做什么”放到第一位,去一个你最感兴趣,最喜欢的项目。毕竟游戏开发不是个易事,最重要的还是要你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有持续不断的正反馈。其他的话,我个人经验得出的一个rule of thumb就是,项目的creative director越老,项目越小几率变成开发地狱。建议大家在申请去哪个项目前,先看一遍creative director们的履历,领英啥的。一般来说之前经验越丰富(很多本科同学都会参加两次以上的AGP项目),人缘越广(团队里有靠谱lead和producer的概率更大)的director手下的项目,项目管理一般不会太混乱,普通组员也不会过的太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