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代表
积分 8932
大米 颗
鳄梨 个
水井 尺
蓝莓 颗
萝卜 根
小米 粒
学分 个
注册时间 2019-5-25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本帖最后由 大队管理员 于 2019-9-28 07:31 编辑
你不找政治 早晚政治找上你
今天你打电话了吗?相信这两周大家朋友圈都被刷爆了。为什么在印度人力推S386的时候,我们只能打电话去投反对票?我们华人能不能有自己的S386?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移民之声来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法案?
S386被postpone了,大家可能都松了口气,但这只是暂时的,它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法案的演变史:
2011年:H.R.3012 - Fairness for High-Skilled Immigrants Act of 2011
2013年:H.R.633 - Fairness for High-Skilled Immigrants Act of 2013
2015年:H.R.213 - Fairness for High-Skilled Immigrants Act of 2015
2017年:H.R.392 - Fairness for High-Skilled Immigrants Act of 2017
2019年:H.R.1044 - Fairness for High-Skilled Immigrants Act of 2019
注:HR1044是S386的双胞胎。
从2011年开始,印度人的Immigration Voice顽强不屈,屡败屡战,抗战八年,才有了今日局面。
你说,他们会放弃吗?
本文分三个部分:
1. 研究对手immigration voice
2. 介绍几个华人政治组织
3. 我们的呼吁
深扒immigration voice
Immigration voice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Wikipedia上介绍它们成立于2005年:
“Immigration Voice is an Indian 501(c)(4)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orking to alleviate problems faced by legal high-skilled Indian foreign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delays due to visa number unavailability for certain employment-based categories, delays due to United State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processing backlogs, and delays due to Labor Certification Application backlogs.”
简单点来说,Immigration voice就是一家为了帮印度人尽快移民的机构。
Immigration Voice是如何成立的呢?
移民之声在2005年底由一群关注参议院绿卡排期辩论的志愿者创建。当时,有将近50万技术移民(印度人为主)排期积压,他们期盼移民改革方案,但最终以失望告终。在此期间,Aman Kapoor(网名WaldenPond)在论坛上非常活跃,他召开了一个电话会议,宣布建立这个非营利组织,希望能代表印度技术移民社区推进排期。最初印度社区反应并不热烈,但逐渐有其他活跃人士加入团队。移民之声就这么诞生了。
Aman Kapoor是何方神圣?
Aman Kapoor跟我们很多人一样,曾经是一名留学生。他17年前来到美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拿到了本科和MBA学位。2007年,他拿到了绿卡之后,继续担任immigration voice的主席,为推动印度人移民美国而努力。17年前,我们也不乏精英同胞们来美求学,很多人攻读的学位甚至是博士,起点一点都不比这位主席低。
Immigration Voice 靠什么运作这么多年?资金从哪里来?
根据Immigration voice官网显示其收入主要靠各界的捐款,支持者可以通过paypal和支票的方式来捐款,有的人还通过Paypal设定每月自动捐款。所有资金全部由immigration voice这个组织收集,而非打给特定的个人。
Immigration Voice如何保证款项都用在正途上呢?
答案就在他们的组织类型:501(c)(4) nonprofit上。注册为501(c)(4) nonprofit的机构,有权利组织political lobby,但每年必须向IRS提供税单并由CPA审计,IRS会确保支出不用于个人和股东,以继续维系501(c)(4) nonprofit的身份。
Immigration voice的钱花在哪里?
每年都会花很多钱在雇佣专业的游说公司上。
https://www.opensecrets.org/lobby/clientsum.php?id=F194104%20%20%20&year=2019
其中有大型跨国公司Holland & Knight(覆盖28个城市)和DC地区非常有名的TwinLogic Strategies(客户有Amazon, Intel, Dell等)。还有一个合作比较稳定的Corley Consulting。 Holland & Knight是非常有名的游说公司,Paul S. Bock有超过20年跟两院重要决策人一起工作的经历,政府背景和关系相当强大,移民政策又恰好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之一。而TwinLogic Strategies头牌便是创始人兼CEO Elizabeth Frazee,Elizabeth已经在国会山打拼了30年。她的职业初期跟北卡参议员一起工作,后来在职场上与不少政府高层合作,包括前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Bob Goodlatte,为她成立职业游说公司积累资本。Corley Consulting是跟immigration voice合作最久的一个游说公司,其创始人Scott Corley是前参议员George Allen的高级立法助理。HR1044包括其前身很多都是由这家公司去做游说工作。
那Immigration Voice到底拿到多少捐款?
Immigration voice有一个每个月收集5万美元捐款的目标。具体进度可以在官网上看到。这几个月的消息如此鼓舞人心,相信会有更多印度人捐款。但是到截稿为止,immigration voice本月收到的捐款不超过2万。Wiki上显示他们2016年的总收入为$255,380。这个数目实在不算多。为什么我说不算多?看下去你们就知道了。
除了S386/HR1044这段时间,Immigration voice一直很活跃,Aman Kapoor在2014年也上过FOX NEWS这种美国主流媒体发表过言论。
除此之外,immigraction voice在facebook, twitter等各类社交平台都有官方账号,主要负责号召大家去进行必要的行动。例如上周GA议员Perdue反对S386,他们会在相关社交平台上号召大家去打电话,并配有模板。
Immigration voice还会转发帮助他们的议员的post,例如他们FB转发了Mike Lee关于这个法案的相关post,号召大家一起去感谢这位议员。如果你现在去Mike Lee FB下面看,你会看到80%都是印度在感激那个议员。
另外,Immigration Voice还有自己的论坛和newsletter供已捐款的会员访问,可以说他们对内和对外的宣传工作都做得非常到位——能捐款的捐款,能发帖的发帖,能号召打电话的打电话——这无疑凝聚了一股巨大且能付诸于行动的力量。而且,Immigration Voice是扎根在美国主流社交网络上的,不会像华人一样只在微信里号召行动,这将吸引更多认同Immigration Voice的美国群众(路人粉)参与其中,也难怪今年他们能节节闯关了。
虽然这段时间,我们也有很多同胞们,努力地整理了不少表格和攻略,但是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大机构去组织这些行动,这显得我们的信息比较零散,也显得我们更像游击战,打一枪换一炮。我们不缺意识也不缺行动,论车轮战术我们人口也不会输,但我们缺一个像Immigration Voice一样的机构,带着一个长远的mission,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可以联合其他种族的移民机构,互帮互助。除此之外,论控评,中国称第二,世界上哪个国家敢称第一?把用在追星上的组织架构和精力分一半在政治上,我们的声音还会小吗?
代表华人权益的机构
我们有没有过类似的机构代表我们发声、帮我们华人谋利益?
有过,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
首先是Legal Immigration Association (LIA) 美国职业移民协会。网站最后更新是2010年4月7日,关于美国参议院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对Foreign Relations Authorization Act (S.2971)。距今已经过去整整九年。
还有一家相对新点的机构:NIU,网站最后的更新是2018年1月29日。
两家机构都没有跟踪S386这种刷爆华人圈的热点,可以认为都已经死了。
从LIA和NIU可以看出,我们华人也并非完全不问政治的,早有前辈试图影响移民政策,也有像80-20一样的组织因为相关的反华事件后应运而生。很可惜,先不说政治主张是什么,没有一家能坚持下来的。为什么?因为站的角度太小太狭隘,眼光又太短,大部分政治民权组织都因为一个反华事件走到一起,但是他们缺乏资源,又缺乏途径,站的立场太“炎黄”以致无法说服两院,他们是注定要走向销声匿迹的。
那华人搞政治,有没有过成功的亮点呢?
有。比如:华盛顿州反I-1000组织 Let People Vote(LPV)。
LPV并非移民机构。他们反对的核心话题是华盛顿州一个叫做I-1000的不公平法案,它追求以种族差异为前提的结果公平。以大学录取为例(I-1000也适用于就业等其他场合):
“不同的分数线,不同的种族的毕业率是不一样的。你答对十道题得A,他对五道题就得A,这样才能让所有的种族都达到相同毕业率,和相同的考试分数, I-1000,就是要用法律强行实现这个结果。”
可想而知,一向考试成绩突出的华裔将受到巨大影响,以后考得再高也比不过其它族裔。
在反I-1000期间,LPV在网上定期更新相关信息,其中包括解答群众的问题、更新反I-1000的进度、财务状况等。可以说财务状况比immigration voice要公开透明得多。如果你点进去LPV的每日速报,你完全能感受到LPV的每一个人,都是在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为大家谋利益,而且他们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反I-1000的第一步是收集足够多的华州选民签名,逼迫I-1000进行全州公投,否则,I-1000就被会直接通过 - 这点类似于我们要求S386进行public hearing而不是unanimous consent。
前面我们为什么说immigration voice 25万美金的年收入不算多呢?因为LPV仅仅用3个月,就筹集了100万美金的资金!3个月!100万!而且主要靠华州人民!真的就问你,中国人牛不牛逼。所以打起资本战,我们有情有义的中国人绝对不输。
LPV通过公开地透明的募捐,有序的组织行动,获得了Seattle Times等西雅图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发声,还创造了历史。摘录一段LPV的话:
“2019年7月27日,当我们下午4:50把最后40张R-88表交到州选举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已经创造了历史。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在被对方及法院刻意拖延时间的情况下,我们仅用不到60天的时间,经州务卿核实,递交了213,628个签名。我们创造了华州历史上签名数最多的Referendum Measure的记录!……R-88还创造了华州,甚至全美国第一个由亚裔(华人)牵头将Referendum Measure 推上选票的历史。所有在过去3个月中的每一位捐款人,志愿者,和他们的家属们,都是这个历史的创造者!”
可见,如果我们有更多类似于LPV的组织,有mission、有财力、有策略,我们华人在异国他乡才能更好地发声,为我们甚至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的生活环境。
注:对LPV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网站:https://www.aceus.org/ 华州10月进行公投, 反I-1000活动也进入关键时刻。
我们的呼声
想起了很多年前军训的时候唱过的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到一致对外,在别人眼里我们又如何摆脱“三等公民”?希望以后我们再看到什么bill要走UC形式的时候,是我们华人自己提出来的,是能为华人争取利益的bill。我们有着千百年来聪明、谦虚、勤奋的优秀品质,我们有心做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又怎么会比别人差呢?论人才,根据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 2016报告看到,2006年到2016年间,中国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位居第一,甩开第二名的印度近乎35%。更别说除了博士,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各界的人才和精英同胞们。论财力,我们有华州LPV团体3个月募集100万美金的传奇。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我们需要什么?答案是坚持!像Immigration Voice一样的坚持!如果我们从今天起,坚持为自己发声,可能就像一亩三分地华人参政版的置顶图片里甘地那句话一样,
“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win.”
为什么选甘地的图片?
答曰: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只要我们持续发声,通过不懈斗争,总结出经验,磨练出队伍,逐渐形成有效打法,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把声音传到全美国甚至全世界。
一亩三分地并不是专注做政治的团体。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呼吁像LPV这样的政治机构能越来越多,也鼓励华人去创建自己的501(c)(4) nonprofit,我们也会以开放的态度跟所有靠谱的机构合作,希望今后能成长出华人的移民之声。
Warald写在最后的话
千头万绪总得有个第一步。Warald建议:趁着这股热情劲,大家先一起学习美国政治制度。 unanimous consent刚出来的时候,有多少同学是头次听说这个东西?
打电话我觉得算是 bug fix(短期救火),我们现在需要的是 system design(长期筹划),先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就算是救火,也要有策略、高效完成。
欢迎地里的小伙伴们查找和分享这方面的资料学习,发帖请在“华人参政版”里选择“政治科普”类别,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欢迎各位对美国政治制度有研究有insight的达人来地里分享,如果你有公众号和个人网站,也欢迎附带,你写的好,我们愿意做你的粉丝。你写的内容又多又好,我们可以给你开专栏。
也欢迎有志于此的组织来地里发帖征集志愿者,通报进展。
草根?没问题。年轻没经验?你会越来越成熟的。
一亩三分地做了十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当年在地里灌水的早期用户,也从迷茫的小伙子、懵懂的小姑娘,成长为Apple、Linkedin、Twitter、Facebook、Uber、Amazon、Google等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甚至Manager。
我们有耐心,也相信明天会更好!
微信公众号:一亩三分地Warald
上一篇:
【CACAA志愿组】挫败“一致同意”的行动指南 9/27最新 下一篇:
请大家参与反S386白宫请愿 -- 目前已有4万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