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111| 回复: 91
收起左侧

[职场感言] 在Meta的一年多,我学到的和我失去的

   
匿名用户-1M6HM  | 添加认证 | 2025-5-21 10:00:19
16
👻 7
🎯 11
💯 29
4
18
本楼:   👍  255
99%
1%
2   👎

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5-5-20 19:16 编辑

写文骗米,为将来的鱿鱼游戏准备一些看面经的资本。各位看官走过路过觉得有帮助的加1米,谢谢。
在Meta一年半,survive了2个PSC,不保证自己能继续survive。从业总共已经13年,3年在🥜,1年在小厂,6年在🍌,1年在条纹,很神奇的是,我发现我过去的11年职场,总体来说接触到的团队和产品风格都差不多,但Meta的这一年多,碰到了很不一样的职业做法,并且正在以并非潜移默化而是暴力直接的方式改变着我十几年来培养出来的做法习惯。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学到的和我失去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学到的:

产品的嗅觉。我所在的组是一个customer direct facing的产品组,所有点子全部由eng和PM合作产生,并且产生的iRev直接credit到eng和team。如果没有产生,那么这个half的PSC也将直接完蛋。在这里我经常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一旦打开这个feature,就将有百万千万的用户直接看到了?我只需要跟我的朋友说,你打开app就行,看到了吗,那就是我lead的,不仅是我做的,这点子也是我想的,甚至mock也是我让designer画的。有bug?你直接report,会assign到我这里,我就能给你investigate and fix。以前的我,要不做的是2B的产品,客户离我十万八千里,有什么issue要转八百手才到我这里,要不做的是犄角旮旯的功能,我跟我朋友家人解释时,往往是:我们公司最近出了一个什么什么产品,针对什么什么用户,你听说过吗?没听说过?对,对,是这个,是的,你用不到。好像是只有几个版本有,现在已经下线了。但没关系,我已经升职加薪了,产品不成功跟我没关系。

做这个工作,我被强迫锻炼自己的产品嗅觉,去看一些设计师的文章,读一读营销号,看一看评论区,感受一下大众都喜欢什么。所幸的是我好像还有一些这方面的天赋,想出来的点子往往比较受用户欢迎。

和之前公司的同事聚会,偶尔聊到工作和以前的项目,我发现我的思考方式完全不一样了,会从根本上考虑这个项目的成败,它的优势和劣势,竞争对手应该怎么去调研。从个人角度看,我认为这确实是一种成长。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我们组是一个很看重数据的组,但却没有足够的data scientist支持。组里的数据分析都是eng自己跑的,不光是看deltoid里面那些数据,一些简单的置信区间之类,还需要自己写py和SQL去分析,到处抄一些检验的脚本。这也迫使我重新捡起来以前学过的数据分析和检验(但多数还是现学现抄的)。现在要我去介绍一个成果,我已经有了十足的自信,知道怎么去估计一个项目的影响力,也知道展示什么数据能让听众感到震撼,尽管很多时候我知道这些数据体现到产品的终端上未必真有那么有用,但是我现在想问题的方式已经不一样了。以前我是一个纯eng,现在我更像一个会DS的sales。
举个例子,你做了一个/将要做一个超屌的rearchitecture,将一个老古董的底层架构migrate到了一个现代框架。你该怎么说明这个项目的impact?

我知道大家都是很强的dev,但能上这个论坛的,多数都是极菜的sales,无论是销售自己还是销售项目。

最菜的:列举新老技术的pros and cons,列举新技术的性能,业界评价,可扩展性,先进的设计理念。——leadership、听众、PM: 叽里咕噜说啥呢,抬走

入门级:试图选取几个关键的customer facing workflow,说明用户的latency improvement达到20%,gcpu usage下降1%。——听众:哦,很好。好像挺厉害的。还是抬走吧

稍微有点觉悟的(我这样的):先去查当前用户的加载时间、停留时间和bounce rate,然后估算出一个数值,例如,在这个workflow,超过500ms的加载时间,就会有80%的用户bounce。然后算到500ms是p90。接着查/估算新architecture的加载时间,估算到500ms是p99。于是可以估计出,用户的bounce rate下降了90%!又因为这个workflow占1.5%的revenue,这一来一去就能获得0.1%的rev!我的天,这不全场鼓掌,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然后再估算硬件的usage,直接找DS或者我们组管硬件资源的人找个公式套一下,又能节省X%。别说了,领导们已经在post下面写"I'm looking forward to.."了

(数据是现写现算的,可能有误,理解意思就好)
. ----
那么我失去了什么呢?

对工程质量的追求。其实今天写这个帖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进行过design review了。以前在任何一家公司,在提出一个技术方案时,都需要先专门allocate时间做调研,然后写一个doc,然后让组里review,大的change还需要org TL review,review往往还要一两轮,然后每个人都要书面写下approval/sign off,才能开始。在Meta,所有东西都是大干快上,没有人关心你是怎么做的,你可以写一个one pager,但没人看,你可以schedule review meeting,但没人来,你可以找人endorse你的design,但没人block你开始干活。你就写代码就完事了。

至于diff review,因为所有项目的timeline都极紧,不管是你在diff review里block别人,还是别人block你,那都是罪大恶极的存在。除非是发现了严重的问题,大家都是象征性地走走过场,提一些nitpick,有的时候催得急了,一边accept一边写comment。
代码的重复和整体意义上的重造轮子也到处都是。当我需要重用一段代码时,不是因为出于工程质量的追求,而是要么是因为那段代码责任重大,复制有锅,要么是有一些source of truth你没有足够知识确认。除此以外,对于一些需要改动才能用在自己feature里的逻辑,大家都选择直接复制粘贴然后改一改,绝对不会搞成什么多少层的抽象,delegation,callback,inheritance,不存在的,我直接一个800行的大方法把所有需要的逻辑都贴进来然后改成自己需要的样子。

对工作的放松心态。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不耐烦,对效率比较低、回复比较慢的人感到不满。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我尽管一直在努力地有意识地让自己淡定一点,放松一点,但是对自己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同事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就好像自己坐在一辆拔掉了刹车和方向盘的车上一样,身不由己地加速横冲直撞。今天开的会,明天就该有update,今天发现的问题,明天就该fix,今天产生的product idea,明天就该出mock。我开始做梦梦到工作内容,这十几年来,我很少在过去的公司有这样的体验。以前娃有点头疼脑热,我直接请假,娃需要陪伴了,我WFH。而在Meta,曾经有一天娃有点不舒服,我竟然犹豫了一下该不该请假。我内心一直在为那一刻的犹豫自省,我知道是这份工作改变了我,但我不知道除了辞职还有什么办法改善自己的心态。辞职说来容易,但现在这个市场,我暂时没有那个勇气和精力再去跳一次槽。
.google  и
我的身材和体重!我不知道是Meta的免费食堂还是怎么回事,我好像开始过劳肥了。工作压力太大,我时不时就想着去拿点吃的,仿佛那样才能开心。而且曾经一度想着早点去公司,这样有免费早饭吃,想着晚点离开公司,这样有免费晚饭吃。不知不觉过了几个月,我才突然发现,这不是显然堕入了公司的陷阱吗?不过这应该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往往只有三餐和吃零食时才能缓解心情。

写多了,就酱

评分

参与人数 123大米 +269 收起 理由
Jager + 1 赞一个
__ack + 1 赞一个
elee234 + 1 给你点个赞!
t__c___ + 1 很有用的信息!
JennyFast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indeed rsu refresh
下一篇:今天的狗I/O含印量好高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32
💯 30
本楼:   👍  150
99%
1%
1   👎
全局:   11062
96%
4%
488
你获得的可以在其他公司学到,但是你失去的会伴随你很久很久,对家人和朋友失去耐心,对工作无法放下……这也是为啥很多离开Meta去别的公司的会把类似的文化带过去……因为刻在了骨子里,那种分不清工作和生活,整天高压,整天move fast

评分

参与人数 5大米 +5 收起 理由
StanleyWin123 + 1 给你点个赞!
diodeBucks + 1 赞一个
jluo9612 + 1 赞一个
JannieJannie + 1 很有用的信息!
v3dad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里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JWFW7  | 添加认证 | 2025-5-21 15:16:09
😩 7
🎯 39
💯 8
本楼:   👍  111
100%
0%
0   👎
说实话作为一个身在类似毒场,曾经产生过类似错觉的的局外人看下来:

学到的所谓“产品的嗅觉”和“sales sense” 其实只是Meta impact driven culture,以及对impact和metrics近乎疯魔的追求罢了。可以算是一种在高压和结果导向的环境中生存的自适应性技能,离开这样的环境再审视这样的learning就见仁见智了

失去的对工程/代码质量的追求,自己的身材体重,放松的心态,耐心,mental sanity,对家庭的陪伴,都是实打实的做人最基本的美好,为数不多的打工人真正可以拥有和控制的东西,以及你自己的人生。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职场牛马常见幻觉:你以为自己finally own your career,其实你失去的才是人生

评分

参与人数 7大米 +7 收起 理由
hellobai + 1 赞一个
StanleyWin123 + 1 给你点个赞!
archer1219 + 1 赞一个
jluo9612 + 1 赞一个
v3dad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里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45VDK  | 添加认证 | 2025-5-21 10:38:59
💯 21
本楼:   👍  61
100%
0%
0   👎
我之前在meta和amazon也有类似的感觉,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下班前有个idea,7点多做poc,晚上10点发cl,11点改comment,1点push,第二天standup就开始demo了。
. From 1point 3acres bbs
但是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在一辆着火的列车上上飞奔,又好比是消防员一样和陀螺一样每天转转转。

后来我跳槽到了养老场gg,速度立马降下来了。开始有时间玩摄影去漫展,开始下班打游戏去新的饭店。钱少了,impact也小了,但是市场不太好,能有份工作和平和的心态,已经很满意了。如果我再年轻10岁,也许还会在卷厂干几年,现在知道自己身体已经不能连续加班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大米 +4 收起 理由
v3dad + 1 赞一个
SteveH + 1 赞一个
黎明之前 + 1 赞一个
LingyunSu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里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IB0CS  | 添加认证 | 2025-5-21 10:32:32 来自APP
本楼:   👍  37
100%
0%
0   👎
你说的sales skill在产品组是E6以上必备技能,因为产品组领导几乎只关心metrics。他们不懂infra或者platform或者好的architecture吗,也许懂,但是他们的领导会问同样的问题:what is the business outcome.

这句话刻在每个meta领导的脑子里,也是懂技术和不懂技术的人之间能共同听懂的话题。

评分

参与人数 2大米 +2 收起 理由
v3dad + 1 赞一个
黎明之前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里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VAL7A  | 添加认证 | 2025-5-21 10:43:04 来自APP
😢 12
本楼:   👍  22
100%
0%
0   👎
这不就是我吗?主要是每个half 都psc, 没有impact 就完蛋,对不胜任组员的容忍度也变得很低。以前在谷歌好多人划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在meta就不行,你的组员不行,直接影响你自己的performance。某种意义上讲更像一只professional 的球队,为了赢比赛每个人都要胜任自己的位置。这其实更接近真实的商业世界,就是无情的竞争。现在背着房贷,也不敢轻易松懈。现代社会这套体系,把人牢牢地套在这部机器里面,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不得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里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2RRHY  | 添加认证 | 2025-5-21 10:47:23 来自APP
本楼:   👍  0
0%
0%
0   👎
为啥条纹跳meta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里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6JUFA  | 添加认证 | 2025-5-21 10:52:25 来自APP
本楼:   👍  5
100%
0%
0   👎
这感觉都没生活了 太卷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大米 +1 收起 理由
kekema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5
本楼:   👍  16
100%
0%
0   👎
全局:   250
95%
5%
12
关于sale那里,真的醍醐灌顶!谢谢!. Χ
然后关于失去耐心这一点也是有同感。我觉得环境对人影响很大:在以前的公司做一个项目分好几期,一期三到六个月,大家讨论透彻了才动手,做完了检验再改进再推广。做的人也身心愉快,做的慢反而会有很多巧思,其实反倒东西做得结实。我虽不在faang,linkedin也把我们放在top tech这一栏。现在的情况就是多快好省,赶紧做完赶紧领赏,很多地方可以推敲都算了,也没人在乎。这也导致了生活中的不耐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里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SAF8D  | 添加认证 | 2025-5-21 11:04:53 来自APP
本楼:   👍  6
100%
0%
0   👎
天,楼主写的太好了,本人也在一个卷厂的搜广推组。我3年前在某养老场呆了两年,这三年在卷厂时不时有一种,“厂跟厂之间的不同比人和猪都大”的感叹。不同点简直和楼主说的一摸一样,revenue driven,堆屎山,项目只要有一天卡住就开始晚上做梦在unbloc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里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SCIFA  | 添加认证 | 2025-5-21 11:06:31
🎯 3
本楼:   👍  13
100%
0%
0   👎
这是为数不多让我觉得回国找个二线厂子996可能没那么痛苦的公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职场达人
  • ↑ 本版用于讨论职场各种干货话题,闲聊请去🔗聊聊或者🔗匿名版
  • ❌ 本版严禁水贴,引战,发布广告,拉群,贴个人联系方式,扣分无警告
  • ☑ 求职、面经等去 🔗北美求职和 🔗回国求职大区,刷题和学习请去 🔗终身学习大区
  • ☑ 请去专版发布 🔗内推, 🔗招聘信息,和讨论 🔗创业内容
  • ☑ PIP / DevList/ Need Support 等话题也已开设 🔗专版

本版积分规则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