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333484| 回复: 2361
收起左侧

【长期加分贴】出国三年以上的人,讲讲自己对出国的感悟

   
modifiedname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21
100%
0%
0   👎
全局:   14387
95%
5%
762

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要求:
仅限已经出国3年以上。回帖请注明:出来是读书还是工作?学位?专业?大致什么时间出来的?

总共没几个字的回帖是没有加分的!每人仅限一次回复,只有一次加分,反复回复企图获取积分的,会被扣除加分+倒扣20-50分

. 1point3acres.com

评分

参与人数 5大米 +6 收起 理由
vdvchang + 2 很有用的信息!
shengma + 1 赞一个
gonewind00 + 1 很有用的信息!
yhuang137 + 1 赞一个
liuxue98 + 1 能给孩子帮助的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Welcome on board! 新人如何使用一亩三分地
下一篇:一亩三分地五周岁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oliviahuang 2019-11-7 23: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7
100%
0%
0   👎
全局:   41
100%
0%
0
不知不觉都已经在美国五年了。两年cs硕士,找到了一份挺满意的工作一待又是三年。
因为生活,工作,感情事事都要靠自己,当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英语和各国人交流,阅读专业文章已经没有问题;能有效搜算信息搞定繁琐的事比如说找租房,安排旅行和办理签证;碰到难题不再慌;自己的心情不再依赖朋友或者家人来改善,当然极度抑郁的时候还是要求助。
甚至是自己的价值观也有所改变:中国人,美国人,印度人,黑人,大家都是人,其实没那么大差别;没必要跟别人比较,这个世界太大,比不完,而且成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有的人会说赚大钱进大厂,有的人会说家庭和美,有的人会说见识世界;从小觉得理所当然的台湾西藏问题原来其他国家的人有完全不同的见解。
最近的一点纠结或者感悟:当时因为喜欢编程转专业,现在深感基础不够扎实,在考虑跳槽又害怕去了新公司竞争力不够。有时候会担心自己被温水煮了,一辈子也进不了大厂不能到大城市住一住,但是想想知足长乐也并非不好。还是尽力而为提高自己吧。回头看看这五年,成长不止是一点点。所以只要耐心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会自信的说我是一名很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

评分

参与人数 2大米 +26 收起 理由
dchc + 1 给你点个赞!
copper1820 + 2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xyqiao 2019-11-8 00: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6
100%
0%
0   👎
全局:   13
100%
0%
0
12年夏天来的美国,现在硕士毕业工作五年了。
上大学的时候一直没有认真思考过出国这件事,当时想的是出国也去欧洲,美国又远又贵,好像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选项。从小的升学路都很顺利,在别人眼中是乖巧的好学生。按部就班的上了top10的大学最好的学院,人生的前20年都待在家乡同一个城市,在父母和家人身边。大学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在本科的时候提过,他妈妈想让给他出国,所以心里隐隐觉得,如果我们要走下去,可能我也要一起出国。一直到大三,突然听说学校跟美国的学校有项目,大四出国可以提前修硕士学位,节省硕士的时间。想想这样可以和男朋友一起出国,还不用在国内辛苦考研,毕竟GRE和托福比考研要容易多了,再加上可能是在同一个地方待太久了,我当时就非常坚定的要出国,想出去看看。不过,再跟男朋友商量的时候,发现他妈妈说的要出国也只是一个想法,导致他听说我们要一起出国还很惊讶,都没有在计划内。总之经历了很多波折,我们来到了美国。

国内大四的同学在毕设偷油每天不上课的时候,我们在吃力的适应英语课程,提前休硕士课程,和美国同学做毕设,做一两个小时公交去买菜,去餐馆端盘子送外卖。从在家啥啥不愁到异国他乡没钱不适应。现在回想,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挺过刚来的时候没车的日子,好在身边有另一半和其他给力的小伙伴,总算是撑过来了。硕士毕业之前顺利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男票继续读博,我的工作在本地,不用异地。到现在他毕业工作,买房养狗,好像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
回想这一路,出国好像也就是一拍脑瓜的事,但似乎是我们这前半段人生最正确的选择。如果在国内,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研,可能本科毕业就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眼看到老。现在我们有学历有工作,还在思考怎么更上一层楼,出国确实给了我们更多的见识,开拓了思维,也可能是离父母远了,不会受到他们保守思想的影响,我们都更加敢想敢做了。一切靠自己,打碎了我之前‘混个差不多’的侥幸心理,真的付出才有收获,回报和你的努力也是成正比的。我们在国外收获的成长和资本是我们在国内肯定得不到的。

我的出国经历都很幸运,虽然也没什么钱,但也没吃什么大苦,升学找工都很顺利,收获良多。现在你问我以后要在哪里生活,我也不知道,可能过两年就换个国家也说不好。但是正是因为我们靠自己在美国立足了,才有底气说想去哪个国家都可以。希望每天自己都在成长一点,明天会更好!. 1point3acres.com

评分

参与人数 2大米 +26 收起 理由
dchc + 1 给你点个赞!
韶华 + 2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wenda 2019-11-20 17: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1
50%
50%
1   👎
全局:   242
99%
1%
3
在美国读博,到现在是第三个年头了,出国对我而言还是有挺多感触的。

如果是针对准备出国的过程而言,由于是DIY申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收获了很多,包括心态,积极性等等。更重要的是有了一个突破原有生活,完全由自己定制计划,实施,修改计划,再实施的经历,帮助自己构建了一个做事的逻辑,能够让自己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事情时有迹可循,不慌张。而且心态能够更平和,更成熟老练,针对事情的某些关键点,而不是做不做这样的事情上。回想出国的历程,是一个挺迷茫,挺折磨的过程,从决定出国看各种各样的信息,到准备GT反复挣扎最后出分,再到写PS,尝试陶瓷,选校定位,不断地填写申请表格,乃至之后的找房子,订机票,甚至收拾行李,都需要自己不断给自己打气,需要不断地自我审视,自我重新评估,稳定情绪,突破视野的限制等等。现在想起来说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是经历的每个过程却无不像是做了一次思维手术。人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点点成长起来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准备出国的这个过程着实是一段宝贵的历练过程。
. Waral dи,
如果是针对国外的学习生活经历而言,我觉得更多的是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制度,社会政治体制,公共服务上的体会。在国内的时候因为没离开过出生的城市,所以一切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包括语言、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等。在国内生活总觉得是在顺水而行,和同学、同事、社会同龄人做的事情都基本上一样,不需要太深刻的思考,就会被大家推着走到一个大家都差不多的位置和环境里去。但是出国后,当语言、文化、社会体制、同学之间的经历基本上完全不同的时候,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需要自己主动去获取才可能拥有的。比如国内的手机卡套餐感觉很容易理解,想换套餐了就根据自己的需求换套餐就行了,实在不清楚可以给移动联通电话。但是在国外,搞清运营商的套餐都需要花一定的力气,网上查,地里挖,找同学问,甚至给运营商打完电话都需要再和熟悉的人商量可能才能确定一个相对合适的套餐。从这点上讲,在国外生活还是有很强烈的生活的感觉的。文化上,还是或多或少能感受到一些文化冲突带来的不适应的,比如美国的教会文化,刚来美国的时候一直不敢相信教堂提供的免费食物,免费英语课,免费聚会,免费旅游的活动,总觉得去了又不表现出比较虔诚的信仰会产生麻烦。后来才知道教堂的人们互相帮助是很普遍的事情,而且大家会因为教堂的关系不遗余力的提供帮助,这点让刚去美国的我大受感动。
美国教育上不同的人观点不太一致,我是理科学科,觉得美国这边的PhD教育还是很注重基础和熟练度的,来这边学习了两年多,感觉掌握的知识量和扎实程度比在国内时要强很多,一方面是这边课业压力确实比国内大得多,另一方面就是老师们的讲课思路都很好,解释的很清楚,能够帮助学生们尽可能的理解知识点。我在国内上的本科硕士,感觉老师们的讲课方式更笼统,很难感受到老师能够确确实实把知识讲明白讲透,我觉得这也可能是我国高等教育和国外高等教育有一定差距的原因之一。国内的初等教育水平很高,但是高等教育却相对较松,国外的初等教育不太了解,但是高等教育确实抓的很紧,确实能够让同学在本科学到不少东西。所以感觉如果是为了求学而出国,是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但是其实我把我的观点和另外读商科的同学有过交流,他的观点就与我不太一致,他认为美国的教育也没有标榜的那么鼓励创新,比较死板。他说他的美国同学们发表意见谈及自己观点的时候都是遵循的自己高中所学到的套路,每次的意见角度和提出的观点内容都大同小异,而且教授也不太关注所谓的新颖等等。所以有可能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教育质量也会有差别。
还有一点就是生活上,美国真的是太不方便了,公交系统,网购系统,物流系统,真是又贵又不好。天天都在盼着能回国买东西,回国用支付宝,吃好吃的,到处玩啥的。都说中国发展快但是质量不好生活不好,出国了才知道,国内生活那么方便,中国发展那么快那么好。所以出国的小伙伴们一定要珍惜自己在国内的生活呀,出国可就没那么多方便的服务可以用啦。当然美国也有很多自己方便的点和服务,比如商店里面很方便很人性化的一些按钮,买东西可以随便退的退货政策等等。但是总体来说,个人感觉还是中国的服务更全面完善一些。
最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从没想过的一点变化,就是出国之后变得超级超级超级超级爱国。。。之前在国内的时候愤青状态天天黑我大中国,出国之后听谁说中国不好都得怼个入地三分。每当有介绍中国的机会的时候都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说着中国有多么多么好。而且出国之后开始出奇的关注国家政治和国际局势,甚至youtube上存的都是各种分析国家政策和国家形式的视频。最爱看的就是介绍北京,介绍深圳,介绍重庆等等的央视宣传片,看着就觉得热血沸腾,心怀感触。. 1point 3acres
..
哈哈,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总之在国外的这三年还是经历了不少事情,人也成长了不少的。其实人这一生都在成长,有可能也只是把成长的环境从国内换到了国外。只不过出国的一刹那,人生就走上了一条与待在国内完全不一样的路。细细想来也是蛮神奇的。希望一切都能够顺利哈。

最后希望所有希望出国的大家都能够过上自己希望的生活~.google  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5981044 2019-11-26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4
100%
0%
0   👎
全局:   27
100%
0%
0
本帖最后由 285981044 于 2019-11-26 09:53 编辑

个人背景: 2016年秋出国,留学phd,学习统计专业。现在找到实习,如果能够顺利拿到return,将在2020年冬天毕业。

出国三年半吧,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首先从生活讨论:

衣:住在美国北部大农村,所以感受最深的就是怎么熬过冬天。我们这的冬天雪都非常大,温度也比较低,所以很多人会买加拿大鹅。个人感觉加拿大鹅比较贵(大衣1k刀左右吧),但是确实保暖。相比之下,还有一些比较亲民的牌子,比如北极狐(大衣500刀),hollister和af(200-300刀)。个人觉得,优衣库的保暖内衣系列挺不错的。除了冬天,在其他季节和国内差不多,买衣服的话,hollister/af大概50刀左右就能涵盖大部分衣服。还有一个aeropostale的牌子,本人穷学生,非常喜欢这个便宜牌子,基本tshirt 8刀一件吧,夏天穿非常合适。总体来说,感觉和国内比,这边衣服需要准备冬天抗寒的衣服;另外,同一个牌子的衣服,美国比国内便宜,然而普遍比国内丑。

食:这个感觉没啥好说的,总体来说就是,美国的中餐比国内难吃不是一个数量级,而且也更贵;但是厨艺好的,买食材回家做还是挺便宜的。然后就是美国本土的餐馆,感觉美国很多美式烤肉(不好意思,我在美国大农村),一般就是那种排骨,鸡肉烤一烤,然后蘸烤肉酱的;另外,美国麦当劳似乎比kfc更出名,然而我更喜欢小鸡飞啦(chick filla)和popeye。blaze(一家薄饼披萨)和potbelly(三明治)都还不错。然后trader joes,wholefoods,costco,sams里面其实有很多比较好吃的速冻食品,有人想要的话我看有没有时间整理个清单。

住:我住在农村,房租一个月不超过500。不知道该说啥。。。

行:我这里是农村大学城,刚来的时候没有车,只能坐公交。感觉来说,一般工作日,公交车会比较多,挺方便的;但是在周日就非常的少。相比之下,基本人人都有汽车,平时买菜购物都会比较方便,所以建议要有心理准备学习开车(毕竟在美国生活就靠一脚油门)。远距离交通,感觉非常不方便:没有高铁和动车,基本就是飞机了,然而本人恐飞。。。. 1point 3acres
.
然后就是学习了,读博士这几年总体来说非常开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东西,老板们也不是很push,也没有要求说一定要我做什么项目---所以觉得跟导师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了解导师----上课的话,感觉随便学一学,考前多预习,成绩都不会太差(而且觉得advanced degree的成绩单别人不怎么看吧?)

另外,个人心理建设:来美国会有人感觉到非常孤单,个人感觉是一定要找一些玩得来的朋友,多聊天,多吃饭,一起多打游戏。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太高了,就是自己能做到什么样子就做啥样,太过于push自己也挺难受的。emmm,然后就是好好吃饭,好好健身,每天早睡晚起,身体好一切都好。。。-baidu 1point3acr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heOrdinaryLege 2019-12-27 12: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3
100%
0%
0   👎
全局:   145
87%
13%
21
啊。。一直想要回顾一下自己出国来这几年的经历,因为相比之前几年的生活,已经懒散,迷茫地过了了大半年了,没想到还可以用来换大米,真好。

经历简单叙述一下,高中是在国内读的,美国读的本科和研究生,研究生去年底毕业的,目前待业(还是下定决心打算刷题搬砖了),现在已经是出来的第6年了。本科的时候遇上我现在的妻子,这应该是我目前出来最幸运的一件事了吧。现在已经结婚2年多了,我的小儿砸还有不到三个月也快出生了 :D 。 大学的几个死党都觉得我挺幸福,大学找到了挚爱,有了这边的身份,小孩都快出生了。我没有特别地这么觉得。婚姻家庭的确不错,但个人发展却在毕业后停留原地了。下面就一一细说一下我出来的各阶段的经历和想法,到底是怎样的抉择成为现在这样。希望能帮到或者警醒到其他人,或者就当看一个述说蹩脚的故事吧。


1.高中时出国读大学的决定
从高中开始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不从众,敢于尝试的人,但周围的人包括我老婆都觉得我比较傻(可能对我老婆来说更像是蠢萌吧(哈士奇?))。在国内好不容易考上一所重点高中,自觉地洋洋得意,却不知父母早已有让我出国读书的打算。但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因为你不能说让我出国就让我出国,那我辛辛苦苦紧张考的中考,心肺都要跑炸了(别人跑完可能是腿酸脚痛,我是因为有鼻炎所以激烈运动呼吸真的痛苦)的体考就不白费了吗?想起来当时也是只看到眼前,不过现在都是傻乎乎的,更不用说14,5岁的我了。 结果一年半后,哎呀,留学真香(特别是拿到offer后跑去看以前的同学准备高考)。我当时是在理科班,语数外物我真的可以,但生化我是真的不行,我当时就想不通生化学来有什么用(现在看来可能也就是找借口而已)。后面加上各种原因(目标明确,就考好托福和SAT就行,英语自认为还可以,父母推动等)就还是出国了。
.
. Waral dи,
2.本科阶段

刚出国的时候认为自己可以很轻松的融入这边(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本就是偏内向的游戏军事宅。。),结果发现环境不同文化不同要找共同语言可真的太难了。而且经常发生努力去跟人交朋友最后发现贴上冷屁股,唉,够nice但不够cool,吸引不了别人。最终还是同是国内过来的留学生更能交心。专业一开始想进CS,梦想着能成为游戏制作人,两节Java入门课直接从入门到放弃,拿了个3.3,3.4的平均分就不敢再想了,看着身边各种大神的4.0就只能自叹不如。最后跟着另一个大神进了EE,想着也算不错的专业,应该比较好就业吧。渐渐地,一开始的冲劲变没了,就只会上课,完成作业,考试考好点,拿学分毕业,剩下的时间就是玩。校内兼职,暑期实习什么的没有,直到研究生毕业都没有(不过研究生就读了一年多一点)。看着身边的朋友,自己真是100%反例。


. .и
3.研究生阶段. check 1point3acres for more.

本科毕业的时候结婚了,答应了老婆尽早读完回来找她,所以没有认真思考过上什么课比较好,就看需要上什么课,选稍微感兴趣的上,一个学期多上1-2节就可以一年毕业。相比身边同ECE专业的朋友疯狂地跟CS的人抢课,做project,我学的全是些不大好找工作的类似于Intro to Robotics,Mobile Embedded System,Control theory etc. 喜欢搞研究的跟着教授搞研究,想以后稳定找工作的一边刷题一边找实习,就我一个为了快点毕业,啥都没做就被作业, 项目,考试堆满了。 顺便建议一下,本科读的快或者慢要根据自身计划来,研究生一定要慢慢读,不说保留身份多找实习,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来计划以后到底要干什么都比较好,不然容易读完不知道干嘛。


. check 1point3acres for more.
4.现在

研究生毕业后不想跟周边的人一样疯狂刷题奔着SDE就去了,想着难道就只有这一条出路吗?所以毕业后就只投了跟EE有关的工作,或者是新兴起的概念的工作,结果就是进了一个类似于bootcamp的program叫做insight data science去学习DevOPs。3-4月过去了,学习了,做了project,包装了简历,到公司去做presentation,结果发现我和我老婆在的这个城市就没多少需要Entry-level DevOPs的。 比较失望而且也发现自己实在没有热情做这个,也就拒绝了那个program后续接着的其他推荐的机会(例如给一个start-up做non-paid project积攒经验)。而且等绿卡这个阶段是真的煎熬,因为没研究透彻,所以没申请AP(反美证),只申请了EAD(工卡),导致一直出不了美国。更关键的是等绿卡给的EAD完全不如OPT,只有一年期效,绿卡没下来的话每年都要更新,绿卡被拒则直接失效。申请的一些公司看不是OPT,绿卡又没到的就直接不考虑了。想想也是,谁会去雇一个随时工卡失效的雇员呢。当时就是看申请OPT要额外交钱而EAD已经包在绿卡申请费里了就没去申请OPT,当时真的该去问问attorney的。再加上只想找这个城市的工作,我的机会就更少了。 于是后来就去做了些兼职类似于uber eats driver一类的, 体验体验其他工作到底是怎样的。其中有趣的是替Ubisoft在PAX West上做了几天的demo crew,挺累但是免费进去逛了逛也挺好玩的。  不过一直没找到想努力的方向。报了飞行学校,发现要当上commercial pilot至少要2年的时间不说,费用也是高昂。警察考试感觉应该没问题,体考努努力也能过,考过了进了警察学校就有工资拿了(大概5000-6000一个月吧),但是风险也太大了,家里人也极力反对。 老婆怀孕后也基本上就在家里陪着她(前三个月的妊娠反应是真的难熬,后面就好些了)。现在等了15个月后终于拿到绿卡了,发现自己这样浑浑噩噩地就已经距离研究生毕业过了一年了,却还是没有方向。所以,唉,还是刷题去吧。。。

这就是我出来后6年的断断续续地经历,有好有坏,也不后悔什么,讲出来也是希望不管是还没过来读书或者还是在读的同学都提前计划好自己的未来,不要像我这样毕业后止步不前。以此为鉴吧。. Waral dи,

PS 顺便求求大米啊,码了2000多字真的不容易啊,在这谢谢各位大神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大米 +77 收起 理由
admin + 50
hopestarta + 2 谢谢分享!
韶华 + 2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xqyy8 2020-1-4 05: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4
100%
0%
0   👎
全局:   23
100%
0%
0
14年出国的,到现在五年多了,不得不感慨时间飞逝啊
来美国读的MFE专业,15年底毕业,工作三年多。从开始的不想出国到现在辩证地看国内国外的优势劣势,也算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吧。看很多人说美国多么多么好或者是国内多么多么好在美国多么惨,感觉都是很片面的。言归正传,分享一些个人的感悟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point3acres
首先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包容的文化(跟我在纽约也有关系)。跟国内相比大家不会或很少从你的外表,穷富judge你。自信和自爱在这里是更被倡导的东西。比如国内对女孩子崇尚的是白富美+瘦,很片面,导致妹子们各种节食减肥啊,借款买包包啊来包装自己。觉得在美国感觉就不太有这方面的压力,也就比较自由。因为大家不会因为你的身材和包包夸奖你。我觉得这是很值得珍惜的自由。

然后,我比较建议大家尝试融入这个文化。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入乡随俗嘛。就算不好混进白人社交圈,至少工作上多和大家交流交流,不要太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多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毕竟这很可能成为阻碍我们事业前进的一个因素。从小时做起,把手机电脑系统设置成英文,看电影看剧不要看中文字幕,读一些英文书和新闻,听podcast等等。. 1point3acres.com

Be more confident and aggressive. 我觉得这是走上management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和美国人,印度人之间的差距。当然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但也是我们后天做一些努力可以改进的。多在工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多在准备presentation上花时间。如果最开始觉得难,你可以把想说的写下来自己先排练几遍 甚至找朋友当观众排练。这些都是很有帮助的。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跟上一条有点类似。比如你不习惯主动跟人家交流,尝试”逼“自己去coffee chat。久而久之自信就来了。. ----

都是真诚的分享。给我米吧!!. 1point 3acres

评分

参与人数 2大米 +40 收起 理由
admin + 20
韶华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1305337910 2020-1-13 16: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1
100%
0%
0   👎
全局:   12
100%
0%
0
今天是2020年1月13号,明天1月14号是我亚麻电面的日子,今天发帖也是攒点人品。

我出国是2013年的7月份,算来已经6年半了,时光如梭啊,当初还是个刚满18岁的少年,现在00后层出不穷的年代,24岁已经是大叔了。.1point3acres

我在国内读高中的时候同时申请美本。相信有共同经历的朋友一定能懂那种被高中学业和出国考试两座大山快压垮的情况下,正处于人生中玩心最盛的时候还要伺机娱乐。经常课上就直接睡了过去,然后同桌还帮我跟老师解释,他现在晚上熬夜背英语单词lol。

言归正传,当时申请了7所大学,拿到了6所的offer,其中一个还有全奖,于是不需要选择就直接来到了这所提供全奖的大学,我的美本母校,密西西比大学。出发前一天还全家去韩餐(因为家里是东北的,韩餐很多)吃了人生第一次生拌牛肉,然后就发烧了。。。好在还是没有耽误飞机。起飞的时候还是蛮兴奋的,还在机场给高中的一个要好的朋友打电话道别。因为是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人(的束缚),所以精神非常高涨。在日本转机的时候,还做错了日本的巴士,好在后来碰到有个好心的国人开车带我去正确的酒店,感谢。
. 1point 3 acres
美国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但我当时处于一种喜欢装成熟,处变不惊的年龄,表面喜欢一切都云淡风轻的死样子,内心却是着实非常兴奋。认识了一批同届的中国留学生,过上了互相帮助,互相取乐的大学时光。我大一专业是数学,因为家里人觉得精算师是个好职业。

这里我想讲一个重点,对于所有刚来美国读书的本科生要尤其注意,可能刚来美国的研究生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吧,就是。。选课真的非常非常的主要!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毕业要求,给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最有利于自己的4年选课计划,可以听一些华人学长学姐的建议,但是老外advisor的建议一定不能盲目的听。重点包括必修课是否每个学期都提供,选的课的导师O不OK(有的地方可以查看学生对导师的评价),选的课的时间自己吃不吃的消,选的课如果两节时间比较近的话中间的时间够不够自己从一个教学楼到另一个教学楼等等等等。。我就是大一的时候被白人advisor给坑了(当然他也不是故意的lol),选了一门心理学。。。还有大学写作,结果成绩不甚理想。.1point3acres

总的来说大学四年在美国还是很好的经历,留学生们也会有很多变化。比如刚进大一的我们非常活泼积极,到后来越来越laid back,头几年很喜欢找外国人聊中美文化差异,参与美国人的活动,后来就慢慢的觉得无聊。当然,这个还是很大程度取决于是那间学校,后来看了一些视频觉得,不同的学校就是不同的世界。

讲讲内心深处的东西,其实大学这个年龄段的男生不会那么想家,就算在遇到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也更多的会想办法解决,而且有很多好心的学长学姐帮助,常常会冒出“哦,原来还有这种事!”的感叹。不过到最近,也有点想念国内(我这6年半一直没有回国)。
. 1point 3 acres
其实在美国收获挺大的,第一个学到的就是交谈的艺术和礼貌,美国人心胸也没有比中国人开阔,但他们大多数有教养的人说出来的话会让听他们讲话的人觉得很舒服,是很值得学习的。然后我也学到了独立,包括独立思考解决事情,独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等等,哦还有学会了做饭,哈哈,听说读美本而且不在中国人聚集地的小城市出来的都会做饭。我真心觉得我现在做的比外面中餐馆做的都好吃。

奇怪,这些感悟都从来没有跟别人讲过,也没有想讲出来,这次借着楼主的话题说了许多个人的感受,可能大家或多或少有些同感吧。这次也不码太多了,我还要准备明天的面试。希望大家在美国一切顺利,心想事成。Be nice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楼:   👍  2
100%
0%
0   👎
全局:   4
100%
0%
0
时间线:
2011年转去国际高中,决定出国;
2013年出国读本科;
2017年毕业留美工作;
2018年继续在美读研究生;
2020年研究生毕业工作

出国这个决定,我一点也不后悔。
. 1point 3 acres
在国内的时候,我也是个好学生:努力学习,上补习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说实话,我总觉得自己是被压抑着的。身边的同学穿什么我就穿什么,身边的同学听什么歌我听什么歌。“随大溜”“合群”才能开心,才能受欢迎这种概念刻在骨子了。来美国之后,可能是人少了,圈子多了,受当地文化影响了,我发现原来我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不怕别人说我穿的土,还是胖了瘦了,做的工作是好还是不好,而是在乎自己每一天的快乐和充实。

学术上来说,我在这样的自由的环境里,反而认识到了为自己的学习的快乐。尤其是研究生的时候,不是为了混学分,上水课的考完就忘式学习;而是真的从身边的大牛身上,学习到新的知识,有着智力上的挑战带来的乐趣和充实。

工作上来说,我很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国内的竞争太大了,不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就会被落下。可是在这里,我可以真的就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小部分。其他的时间继续做我觉得更有意义的事情。

社交上来说,我一直都有很亲近很亲近的朋友。过去的几年里也搬过城市,但是我永远都是先认识几个可以完全依赖,信靠的朋友,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团,在教会。所以在外面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觉得孤单。

美国不是个完美的国家,我们留学生不容易。但是美国对于一些人真的很合适,那些想活得更自由一些的人。
. .и
未来我大概率还是会回国,为了陪伴父母。但是我绝对不会后悔这些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vvlvv 2020-1-21 00: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2
100%
0%
0   👎
全局:   7
100%
0%
0
2015 年 出国的,一看居然有5年了。

其实出国的理由很神奇, 我父母是长期住在国外的,只有我自己在国内。 我本科国内毕业后,在国内工作了2年。因为是独生,父母又很适应国外生活,十分不想回国,于是每天电话碎碎念我。本着自己已经长大了,需要孝敬父母的原则与宗旨。放弃了正在直线上升的事业,出国先读个master 适应国外生活。. Waral dи,

出国学的还是数学专业,继续本科的数学。。。其实offer下来的时候略有后悔,因为本科国内读数学太痛苦了。可是申请研究生的时候我国内的工作实在是太忙,没有时间好好思考,而且那时候自己似乎也没有意识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但出国读了之后,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出来以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学会去了解自己。出来以后接触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看待解决问题。耳濡目染的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master毕业后找工作的经历也是十分值得珍惜与感叹的。从来不知道networking可以有如此大的效果,在国外大家是非常喜欢share一些很有用的信息,也很乐于帮助别人,给别人有用的意见(当然,也会碰壁啦,我习惯记住好的忘记不愉快的)。同时,也改变自己一些过于谦虚的性格,以及提高了如何恰当的表现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一个很稳定的心态。
.
在国外找到工作后,遇到各种各样的同事,各种各样的老板,也有很多office policy。可是因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想要achieve一个什么想的目标。那么周遭的所有一切,都自然有了解决的方向,不会变的迷茫。只是在于解决的好与不太好。

有可能我在国内工作的经历不够长,可能我所有感受的这些国内也可以体会到的。但我只想说的是,对于出国这件事情,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也希望以后想出来的同学们,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充分的享受生活。. 1point3acres.com

2020, 一起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angseng 2020-1-28 21: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3
100%
0%
0   👎
全局:   17
100%
0%
0
话得从头说起吧,读书的时候对出国这件事没什么概念,我们班当时三十多个人,大概十多个左右出国,都去了美国。平时会去拿班级的信箱,每天很多托福GRE和申请学校的信,也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出个国什么的,记得有天晚上骑自行车回宿舍区的路上,和一个学院的同学一起,我问:你为什么要出国?她说,你不觉得一直生活在xx,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吗?我当时觉得莫名其妙,但是她是那种系里成绩都特别拔尖的,想想可能人家有什么高明的地方吧。

综合了一下,基本就是美加澳(当时还不太知道新西兰这个国家),美国因为不想再读书,感觉去的可能性不大,澳洲和加拿大吧,综合了一下,选择了加拿大,感觉更有想象空间一点,冷的话可以多穿衣服嘛,热了不能背空调吧。主要是以前去澳洲,印象也不太好,怪我自己,误了飞机,机场和悉尼市区来回跑了好几趟,记得单程地铁票16澳元,当时汇率超过100人民币,坐几趟地铁就花了五六百,高峰时人也很多啊 ,远没有后来到了新西兰南岛那种壮美又平和的感觉好。

不过加拿大也不是省油的灯,效率低的一塌糊涂,申请后挺久,没有任何消息,寻思着总不能这样干等吧,后来渐渐对新西兰有一定的了解,当时有个朋友找了女朋友在新西兰旅游局工作,偶然看到有个度假旅行签证,傍晚看到这个网页的,夜里就提交了申请。然后就去了新西兰玩了几个月,不过我并没有真的打工,进了几个柜的货卖到中国赚点生活费,然后就开车到处游荡玩玩,从北岛的最北端九十里海滩,到南岛的塔斯曼公园,库克山,皇后镇.... 走遍了新西兰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想想当时还是怀念当时无忧无虑的时光。

后来就顺手申请了技术移民,放到一个pool里的那种,当时有可能被给WTR或者PR,幸运的是被给了PR,后来在中国还做点业务,就是中国两地跑,坚持了两年坐完了移民监。这中间,加拿大又给了希望,中间更新了状态,后来又突然发了拒绝信,说是实习时候没有税单,接着就申诉,没税单那就不要计算我实习的工作经验呗,反正分数也够,后来他们觉得也对,又给继续了,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例如体检过期,重新体检,登陆纸忘了带,临时买机票,然后又枫叶卡地址填的不准确,导致入境快6个月才收到枫叶卡。想想后来我可能已经不是很在乎了,佛系移民没有查太多资料,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

回过头来看,移民这件事对我现在来说,依然是正确的有战略意义的事,因为让我心态变好了,更能安心的奋斗。国内现在大概每年也能赚两三百w吧,也有一点存在感,所以移民只是多一个选项了。见识了国内和国外之后,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不会把国外想象成天堂,我要的只是待腻了可以换个透口气的地方,拥有自由迁徙的权利,移了也不意味着永远在哪啊,但是没有的话,心里总是在挂念,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所以呢,如果有想法,建议趁早行动,最好的是去当地住一下,实地感受下再做决定比较好。有的人可能总会比较天气,超市价格,甚至工资这些,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这个是奔着依然去国外过工薪阶层的想法的,没什么太大动力。要看自己最关心什么,就是最能点燃你激情和创造力的那个点,比如我最看重商业机会和未来有孩子了就读美国名校的机会,当然环境好没人洗脑没有地沟油也是优点,不过这不是主要的,自己吃点苦都不要紧,选择自己最看重的,抓大放小其它不要考虑太多。

总体来说,出国这件事,喜欢就去做吧,没有最完美的地方,只有最适合的地方。就像我们离开家乡,来到北上广一样,只是跑的再远一点,也只是一张机票的事。 人生有很多的未知,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除了当下的快乐。有时也在想自己的未来在哪,也许就在加国扎根终老,或者归隐田园去新西兰南岛放羊,或者看过世界后,回到家乡在夕阳下的大运河边散散步,应该都不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wish_swish 2020-1-29 03: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6
100%
0%
0   👎
全局:   103
100%
0%
0
留美10+年了,最开始是出国留学本科,然后读了研究生,再后来找到了工作,抽了H1B,现在已经工作了2-3年了,如果不出意外,几年后,会成为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 1point 3acres

一开始出国,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当时随大流,认为美国教育资源好,生活优越,科技发达, 不存在想不想去,只是有没有条件去,尤其像我这样成绩中不溜秋, 在国内没太多选择的。

时常会回想一下,如果这10年,我在中国度过的,我现在会怎么样,我会失去些什么,又会得到些什么。

在美国:
1. 无法分享这10年中国快速发展的红利。
2. 无法陪伴父母。
3. 无法享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社会资源。. From 1point 3acres bbs
4. 无法过上快节奏,年轻的社会节奏。
5. 受身份限制,生活憋屈,没什么存在感。. Waral dи,

在中国:
1. 也许无法就读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2. 也许无法过上完全独立的生活和自我选择的人生路线
3. 生活,竞争压力大,

想一想,其实各有利弊,哪一条路都不是捷径或死路,都需要经过努力才有可能收获。

所以,说给未来的小留学生:
勇敢和努力的生活就好, 只要条踏实地做好该做的事情,无论在哪儿,该有的都会有,都会有收获。
.
如果万一某一条路遇到了无法逾越的困难,退一步,其实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总会有其他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ululiu008008 2020-2-1 06: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6
100%
0%
0   👎
全局:   28
100%
0%
0
2010年土博毕业来美国 现在纽约码农
地里新人求加分 跳槽需要看面经

我2000 - 2010年之间在国内读生物本科到博士,就是大家说的“土博”。本科时英语一直不太行,所以本科毕业的时候没能出国,记得当时GRE只考虑400多分。。。 后来就本校保研做了土博。读研期间一门心思想着好好做实验,两耳不闻窗外事,就想着毕业来美国做博后,然后做出文章回国做教授。读博的几年间正赶上国内各方面起飞。开始读研时,国外博后回来的都轻松在各种一流大学和科研单位做教授。等到我毕业的时候,回来做教授的门槛已经很高了,但还是跳跳脚能够着。2010年博士毕业满怀憧憬地来到了美国。当时没想到后来水涨船高的太快,发文章的速度再也没赶上条件上涨的速度。
到美国第一站是南部一所大学,做了两年多,发表了一些中等小文章。后来想着要去能发好文章的实验室,所以2013换到了一个顶级实验室做了两年。不过这个实验室的老板要求很高,对中途转来的博后耐心很低。我做了一年多时,由于没有大成果,老板就告诉我最多再支持我一年,再做不出东西就得走人了。生物研究的周期一般比较长,我当时知道自己一年之内很可能做不出大成果,也不想再换实验室变成“千老”了。所以后来形势所迫,没办法准备转行计算机。
之后用了半年时间考GRE,TOEFL和申请,拿到了几所学校的CS master offer,后来去了一个比较经济实惠的program。当时一起上课的同学好友都是比我小10岁左右的。还好自己心态摆的比较正,不去考虑太多年龄,跟同学们打成一片,一起准备考试,刷题。非常感谢我老婆。我读master期间我们认识,结婚。她用博后的微薄薪水支持我读完了三个学期,修完了学分。最后一个学期参加校招拿到了一个二线科技公司的offer。
后来我老婆受我影响也用了一年转行做了data scientist。现在我们都在中城上班。

一些感悟:. 1point3acres
1)人生很多时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在当下觉得绝对更好的选择,在多年以后回头再看的话,可能反而是更差的那个选择。当时觉得很差的选择没准最后结果会更好。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用灰心丧气,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永远往前看,别后悔过去。最重要的是身体和家人。
2)人生永远比电视剧精彩,只要活着什么事情都会碰到,面对挫折和狗血的事要有一种玩RPG游戏的心态,有一种嬉笑怒骂人生的豁达态度。总有苦尽甘来的时候。
3)在美国的一点好处是没那么多人盯着你。或盼你好,或希望看你笑话,都没有像国内那么多人的感觉。大家都更关注自己的事情。所以你如果想改行或是做什么,年龄的压力会更小一些,只要你想干就什么时候都不晚。.
4)想做什么事情其实最困难的部分是踏出第一步。只要做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想的那么困难,最重要的是做起来。
5)在美国自己的利益要尽量去争取。一些小事你当时可能觉得不重要但是之后可能会在关键时候用得上。我们本来语言的劣势就让我们倾向去少说多做,但是一定要主动扩大自己的舒适区的边界,不断挑战自我,不要因为怕麻烦或什么就放过了。
6)国人自己要团结。我们因为努力和文化的原因很容易会被嫉妒和区别对待。所以我们要团结,为自己的族群发声,不要自己窝里斗。帮助同胞的时候不要想回报,长期坚持回报自然会出来。面试的时候多提携自己的同胞,你的举手之劳可能会改变别人以后多年的路。

评分

参与人数 4大米 +53 收起 理由
多元项 + 1 很有用的信息!
easyhub + 1 很有用的信息!
admin + 50
theaz + 1 好事多磨!祝顺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舒眉的年月 2020-2-3 16: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5
100%
0%
0   👎
全局:   483
99%
1%
6
10年初中毕业以后去加拿大读高中,算来已经快10年了。. From 1point 3acres bbs

以小学奥数和初中数理化各种挑战高中竞赛,生物真的看不懂但是其他的排名都还不错。加拿大高中竞赛质量不高,厉害的高中在多伦多附近屈指可数,厉害的人也屈指可数,圈子不算大(来的太晚只能在圈外徘徊)。加拿大国家队(数学熟一些)个人水平很高但是无奈人少。英语最开始有点小问题但是来也可以出口成章。写作始终堪忧,中文写作也越来越堪忧 XD。SAT没考好,数理化白送分但是英语实在太差,2100报不了藤校不如选择就近省钱。

本科在多伦多大学读工程。虽然课业很多但是还能handle,数理化依然可以靠初中知识,加上稍微学习就混到了大四,只有两门写作相关的课和一个人文选修挂了。这个阶段选队友很重要,交友不慎就得carry全队。多大工程跟又上了4年高中没啥区别,每天写作业刷题考试。中间做了一年实习,对后来帮助很大。起码知道了硬件是大坑,还是应该继续做软件。

大四没申请工作,还是想圆美国梦。实验室的老板很给力,强力推进了前4cs校读研。本科暑假都实习了,没写出paper不敢申PhD。
. check 1point3acres for more.
上课研没啥好说的,就当是上了大五大六,求OPT工作而已。FLAG大厂都面了一圈,只收到了亚麻但是不太想去(亚麻包其实不考虑attrition拿不到全部stock的话还是不小的)。还有airbnb, quora, palantir, nvidia, twitter都挂了。转投hedge fund成功。感觉软件厂的面试官非常technical,不喜欢听我扯淡。finance面试官很健谈,扯淡没有任何问题。刷leetcode虽然有用但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是很重要的。

朋友圈呢其实认识很多CBC/ABC,可能跟最开始被下放到了没太多中国人的地方有关。后来学校里来了很多印度人,然后埃及革命了,又来了很多埃及人.....亲身感受需要学会开车,生活必须技能,大幅扩大活动范围,吃喝玩乐都很方便。话又说回来,扩大朋友圈很重要,能获得很多消息,而且无聊的时候也能找人玩(过节没人一起还是很难受的)。

感谢家长送我出国,看到了广阔新天地。

评分

参与人数 2大米 +21 收起 理由
wsnbb + 20
lululiu008008 + 1 给你点个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ichin 2020-2-6 06: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13
100%
0%
0   👎
全局:   1562
99%
1%
13
本帖最后由 waichin 于 2020-2-6 07:02 编辑

2016年来美国。决定出国是因为当时的男朋友移民了,希望跟他有未来,就规划了这条路。然而在拿到offer之前我们就分手了hhh真是人生如戏。不后悔,因为后来在美国遇到了现在的挚爱:)  
..
本科小语种,辅修传播学,研究生选择了一个公共关系项目,根本不知道要写这么多作文(╯‵□′)╯︵┻━┻ 之后的两年没完没了的写作文,用超过GRE战备的努力来学英语。为了好好掌握英语,我不得不把之前的小语种忘了大概一半吧,就是得刻意把思维方式改过来,要不然写东西的时候会脑内串行[○・`Д′・ ○]现在我要把它捡回来!

上学乏善可陈,我想说的是孤独。我的本科学校很小,专业也和美国毫无关系。毕业后,我的同学们一半去欧洲深造,另一半在国内发展。我在美国举目无亲,一个朋友也没有。我的新同学很好,可我和他们聊不到一块儿去。我的专业需要大量的沟通和表达,平时几乎耗尽我的精力,课后我真的不想再强打精神出去交朋友了。渐渐就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看网课,搞搞作业,在欧洲或者中国不睡觉的时候,和朋友家人聊聊微信。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自己的白天觉得有些压抑,因为太安静了,我所有的朋友都在各自的时区里睡觉。可是晚上就好多了,中国和欧洲相继醒来,我的微信又热闹起来,这时候我才是和世界相连的。和孤独相处是人生的必修课吧,很高兴我在美国修完它了。当然也不是全然一个人,后来在实习里认识了投缘的友人,在学校办公室打杂的时候结识了一些好玩的熟人,还通过一顿火锅认识了教我cfa的数学系助教。现在他们有的回国上班,有的下海创业,有的在西海岸搬砖,而我还在上学的城市,我们都很好。
. ----
文科找工作真的很难。我的理解是,既然我们在语言能力和签证潜力(?)上都有劣势,那么就要靠丰富的经历来变强!于是我疯狂地找实习,可以说纽约的大街小巷都有我拿着简历奔走面试的足迹(*^▽^*) 我不挑,只想积累经验,毕竟公关需要有一技之长,所以我想各行各业都试一下。为了积累实习经历,我一直没有回过国,因为一个假期就是一个实习,我想着以后回家的日子多得是,不急在这一时。在各种各样的公司做过:刚成立的非盈利组织、原来的实习生(我认识)摔断腿所以找我顶替的教育startup、拉美人开的影视娱乐公司、移民律师个体户办公室……在每个地方都学到了很不一样的东西,很多槽点也很有意思。最后一个实习,我终于爬进了一间历史略悠久的公关小公司,在那里我遇见了我的主管,我的伯乐,也是职场的榜样。一年多的时间她教给我很多很多,从写稿改稿到给记者打电话都倾囊相授,毕业时我带我妈去公司找她,她又哭又笑地和我照相。
. Waral dи,
有了这样的简历(似乎就差联合国没混过了hhh,其实毕业前拿到过实习offer,但它太抠了不给工钱,我就没去),我迎来了毕业季,四处海投,努力networking,依然找不到工作。我的数学系朋友,兼备cs硕士学位,他说自己在linkedin上申请了1000多个职位,其他途径的没有数过,最终才找到小基金分析师的工作。他说勤能补拙。
..
于是我继续找啊找,要求从全职放低到带薪实习,还真被我找到一个投资者关系公司。这个小公司的小主管面试并拒绝了我。然而过了一星期,此人打电话找我,说他自己出来开公司了,问我要不要一起。于是我上岸了,他是我的伯乐#2。

startup的生活非常忙碌,我们公司人少事多(现在想来是多么幸福啊),要应付各种时区的媒体朋友和合作伙伴。同事的从业经验非常丰富,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非常宝贵的东西,从做事到待人,一个新人好奇地观察着周遭的一切,饥饿地吸收经验和知识,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做看。

这样开心又忙碌的生活没有持续很久。第一个坎是次年的h1b抽签。和地里的很多人一样,我的签掉进大海里再也没有消息了。我没有3年的opt,可我还想在这个公司、这个行业多待一会儿,于是和地里的很多人一样,我找了个学校继续F1,用cpt工作。突然多出来的课业让生活更忙碌了,可更可怕的是,有一天生活突然不忙碌了。公司因为创始团队的乱七八糟事情,突然关停了大部分的业务。我们的现金流不够了,中国和美国的员工一个个离开。我还做着自己的事,但我不忙了。

圣诞假期之后,我回到办公室,就知道了老板准备关掉公司的决定。我的同事们有的开始找下家,有的决定回国发展,开始规划美国告别之旅。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也没跟爸妈说。以我现在的身份,找工作是无比尴尬而艰难的。我才工作一年半,论经验只能是entry level,加之还没抽签成功,足以让很多公司却步。其实我也没出社会多久,没有挨过很多毒打,遇事容易哭。我在家里大哭,给我的朋友们发信息诉苦。他们让我恰好停下来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这种感觉就像是爬梯子到一半,突然脚下踩空了,伸手也够不到前方的墙头。我漂浮在空中,茫然看看自己前后。似乎这些年,我一直用力做好很多事情,好好学习,努力实习,拼命工作,加油考试……为此我放下了自己曾经钟爱的小语种,忘记了涂鸦的爱好,也没空写书评(难以置信我居然文艺过)。有必要为了所谓的职业生涯,舍弃这么多吗?

现在我又要抽第二次的H1B了(公司还没彻底完蛋,答应帮我完成这次的抽签,行个方便)。没有了去年的忐忑和期待,我甚至能提前触摸到很快就会来的失望沮丧。这些都没关系了。我最好的朋友说,凡事有plan B,没有哪条路是一定要走到底的。从2016年夏天到现在,三年半的时间,我在美国学会了解决问题,来一个解决一个,来12个解决一打。

人总有路可以走,如果觉得走不动了,就去路边买杯奶茶。.--

评分

参与人数 4大米 +85 收起 理由
iowakid + 1 人生就是经历 你写的故事很吸引人 加油!
wsnbb + 15
想做大腿的腿毛 + 3
admin + 6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楼:   👍  7
100%
0%
0   👎
全局:   18
100%
0%
0
15年8月来的美国,是申的金融msf,但是金融可能不是我的菜,第二学期转成了ba专业,16年那会ba已经不算新新专业了,已经开始人数暴涨的趋势,17年毕业先在华人公司做了一个专业不相关的工作,然后跳到美国公司做数据。现在正在转码中…… ..

这几天在地里也看到有学弟学妹说想做da/ba,ba我不好说,但是da工作的位置其实非常尴尬,都听大家说好找工作,但真的吗…………da的门槛不算高,学了个sql就已经可以找到da的工作了,但同样的,被取代性也会非常强。另外da的工资也不算高,在我自己公司也看不到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想上升一个level基本上要往大数据/数据科学/cs走。而且很多时候da的数据要依赖于数据来源,你想做出点成绩来,有时候面对数据,也很无能为力. 1point 3 acres

来美国这些年,学到了蛮重要的几件事:
1.多google,很多都能google出来。
2.为你自己考虑。小时候我属于那种父母催着你出国,连出国材料都是父母催着才搞定,我自个儿做的可能就是考个试而已,而且自己没有很steong desire的时候,考试也没有很上心。现在的话,吃什么,怎么运动,怎么防护疫情,都要自己更上心。
3.其实美国人玩的东西没那么无聊,我好多朋友说他们来美国特别无聊,我就觉得还好,滑雪骑马射箭,都挺有意思,看他们过节decor,没事做做小手工,自己烤烤cookie,生活的乐趣都是自己找的~
4.华人真的还蛮欠缺整体的对自己职业的规划,来美国读研究生的同学真的非常吃亏……投简历找工作都挺晚的,但是当下发现也不晚,如果新生能看到这篇帖子的,已经比别人赢在起跑线了,生活还是会越来越好~

另外祝疫情早日结束,大家工作生活顺利~h1加油~







评分

参与人数 1大米 +50 收起 理由
admin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omtang0514 2014-4-7 14: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46
96%
4%
2   👎
全局:   120
97%
3%
4
本帖最后由 tomtang0514 于 2014-4-9 18:41 编辑

高一暑假第一次来美国,去参加一个叫GYLC的活动,类似一个高端版的模拟联合国。当时呆了两个星期外加在Newrak airport滞留了一个通宵以后就认清了美国不是国内吹的那么牛逼的地方。

后来DIY申请来读某中部工程院读本科CS(今年夏天毕业)。大一撞上了我到现在位置见过最逗逼的老美:我室友,一个早上11点上课,但是会把闹钟设成7点,每15分钟响一次就是不起的神经病。记得大一的时候自我感觉特别良好,intro to cs第一个MP写出来就在人人上发状态说自己是天才(现在想起来真是哈子卡西啊{:7_184:}). ----

从大一上课全勤到现在每周除了一节课别的全部翘掉在家写project,从只会完成作业到现在part-time工作和没事写着玩的personal project不断,感觉自学能力真是无比重要。说句玩笑话:上课多影响学习啊!现在算是有两个cs的intern experience,毕业也预定要去湾区某pre-ipo startup搬砖。感觉现在相比几年之前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下面谈感悟:

1)刚来的时候很看不起那些抱团的老中,但是呆久了感觉从几率上讲还是跟老中混最舒服。当然如果只跟老中玩那就没劲了。PS:我发现最坑的不外乎棒子和ABC。阿三还经常能碰见靠谱的,棒子真是万年猪队友,ABC有好些“假洋鬼子”真是比谁都爱欺负老中。我表哥算是个半ABC,5岁来美国,UC berkeley的business毕业后去了高盛。跟他对话就感觉这货是只要能赚钱什么都不care,对周围人毫不关心。有一年thx giving跟他一起去一个当地华人聚会,我们一帮高中大学的在一个屋子里聊天,除了我全是ABC。当时聊天那内容简直无法直视,各种黑大陆,各种功利。要用一个词形容的话就是disgusting。上学期team project(写一个jenkins plugin)摊上一个ABC……光说不练。别人都在讨论怎么设计怎么写这个东西,他在那说“我加入了这个jenkins developer的group,这样就能问他们问题” “我们应该用XX工具,你用XX来写简直不可理喻”(当然这货使用英文说),然后好几次犯了错误都拉别人来垫背。有一次我们要跟TA约个时间,L在group meeting时说他来约,约好了告诉我们。结果第二天这ABC自己给TA发了个邮件,TA很诧异说不是已经约好了么。然后ABC就把责任推给L,说因为他没有把给TA的邮件CC给所有人,TMD人家都在meeting里跟你说了好么。

2)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很多以前早论坛上才能看见的奇人轶事这几年都见过了。基友的前女友无驾照无保险酒驾出车祸。来campus见到的第一个妹子变成了大名鼎鼎的校园万人骑。比奶茶当年还清纯的妹子前段时间在Facebook上发了一张跟美国大叔(目测35岁以上)手拉手秀恩爱的合影打算怒拿绿卡。整天把创业和商业模式挂在嘴边,读着EE却完全不懂商业模式的逗逼。但同时也有专注data mining 500年的大神去了google research。GPA 2.5的学.渣混去游戏公司还做到了project的lead。第一节课还是student,学期末已经开始在同一门课给我们讲课的神人。

3)根据我跟身边人交流的结论,大部分人出国以后都变成了自干五,真是越出国越爱国。高中的时候跟香港某大学教授学经济(高三之前是想学偏管理的商科,但是后来发现本科的工商管理就TM是个笑话)。当时各种黑政府,放到现在谁TM给我无脑黑大陆试试{:7_170:}。
.1point3acres
4)跟20L说的一样,厨艺突飞猛进!前阵子研究出来了略靠谱的兰州牛肉面和油泼刀削面。PS:最近在考虑下血本入手一把Shun的菜刀{:7_202:}

5)对lifelong learning更加坚定了。之前在国内,甚至现在在地里也经常能听到类似“怎样怎样过了这关就好了”的言论(比如刷一堆面试题过了面试就好了之类的)。实际情况是生活从来没有终点,过了这个坎就会想要更多,上到某一个层次也会想要更多,从来不会满足也不会安于现状。记得大三的时候有段时间投一堆简历拿不到多少面试,连微软和bloomberg甚至芝加哥的trading公司都被拒。当时想着等毕业能有个8W5到9W的offer就满足了……然后上学期怒拒yelp 11W+的offer。支撑我水平成长的就是不断学习。跟很多人交流都得出了这同一个结论。尤其像我这种这种做web developer的,技术迭代太快,现在谁还回去学prototype(指那个跟jquery差不多的prototype,不是js自己的那个),更别说asp.net这种已经半死不活的了,连jquery现在在angularjs面前都略有颓势。理念上的变化也是如此,几年前才有多少人搞responsive design?现在没有responsive design能用?

6)别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以前看见个VMware 15W的offer和Palantir 20W的offer就觉得都是那些公司偏袒citizen和绿卡。但是现实是人家就是比你牛逼,白给我一张绿卡我现在也拿不到那么屌的offer。而且这种差距没有任何捷径可以弥补。于是慢慢地也不再尝试去找捷径,而是花时间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拿找工作为例,我个人一直是不太喜欢刷题的。大二大三拿到面试了还会去看career cup和geeksforgeeks,现在大概有一年没有再上过这种网站了。接到面试也顶多去glassdoor看看review和interview process。主要因为观念上觉得如果只靠刷题去面试,就算拿了offer,日后也会因为水平不足在公司里不好过。正所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另一方面,如果入职以后混的风生水起,那肯定不是单靠刷题,更多是靠自身的水平与天赋。我觉得刷题的主要作用只是让人保持在一个迎接面试的良好状态,防止关节时刻掉链子而已。当然我还是承认刷题对增加offer几率的作用的,但是对那些说随便学两门CS课再刷刷题就能“年薪10W,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我只能无语呢。所以关键还是要无时无刻注意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啊~

评分

参与人数 34大米 +187 收起 理由
sweeter0306 + 2 赞一个!
Gary111 + 1 赞一个
fanfei2014 + 1 赞一个
alldepends + 1 赞一个
ygdzsshwj + 5 给你点个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chee1842 2015-2-24 00: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27
100%
0%
0   👎
全局:   237
100%
0%
0
2012年来的,现在一转眼都三年啦
来之前在上海读了本科,工作了两年,和前男友如胶似漆见了家长买了房,当时商量好,就读一年会计硕士就回国结婚。
来美国之后一个月,男友就提了分手。或许是我适应陌生环境的过程中脾气太坏总吵架,或许是他看不到和我的未来等不下去这一年,总之我们分手了。我起初以为是个玩笑,后来打给他他再也不接电话不回复我,我手足无措,一个人身在异国他乡,那种寂寞和绝望可以把人活活吞噬。那时候总哭,失眠,不知道前路该怎么走。
可能骨子里还是有更多女汉子的基因,纵使晚上再痛苦无眠,白天也是强打着精神去上课、参加各种活动、投简历找工作。那时候还是固执的去找国内的工作,总以为回国之后他总会回心转意。
直到过了半年之后,在我工作无门、处处碰壁的时候,从前男友的好朋友那里得知,他已经有了新女友。 大哭了一场,哭了好几个小时,感觉整栋楼都能听到我的哭泣声。但从此以后我彻底振作起来,打定主意要留在美国不再回上海。 .
也许命运很眷顾我吧,刚好学校的MBA项目没有招满人,问我有没有兴趣,我立刻写了申请投了简历,面试,顺利通过,而且拿到一大笔奖学金。从此一年学生生涯变成三年,会计变成了会计、MBA双硕士。那年夏天,我竟更加幸运的碰到了我现在的爱人,并且和他走在了一起,一直一起奋斗到今天。
MBA很忙碌很辛苦,找工作也很费心劳神,可能上天在补偿我,或许是我格外幸运? 我竟然成为了我们这批中国人里面第一个找到工作的。拿到十万年薪Offer的时候,我当时在国内度假,看到邮件时的那一刻,那感觉真是。。。。。时间过得真的好快。三年过去,我都快记不得前男友的样子。
但有时候真的想找个机会告诉他:谢谢你的成全。若不是你放弃我,我怎能变得更加优秀,我怎能留在美国,怎能年薪十万,怎能碰到我现在的爱人。
现在的我很幸福。不想讲那么多矫情的话,许什么矫情的新年愿望。我很幸福,这就足够。

评分

参与人数 14大米 +89 收起 理由
sweeter0306 + 2 赞一个!
patriciaalfred + 1 给你点个赞!
Luo_yl + 2 给你点个赞!
qico + 1 给你点个赞!
alldepends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reeinstance 2016-3-18 0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14
100%
0%
0   👎
全局:   213
95%
5%
11
我比较反对长篇大论。我是来要加分的,我要搜索东西。

来美国3年了,master拿了2个,工作加实习1年多,最后再读个CMU就算完事儿了。并不是一个普通学生,各方面都有所接触。简单谈谈我的感想吧。
1,英语很重要。 这里说的不是托福和GRE。而是能用英语应付政治斗争,而且不要说出违反美国社会潜规则的话,举个例子:black挂再嘴边而不说africa american,你可能被整都不知道为什么。
2,不能没有小圈子,但不要太过迷恋小圈子。中国人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不怎么团结,二个是总有小团体。这有,两个坏处,一个是出了大事整个华人社区没人给你撑腰(你们可以看看officer liang事件的后续),二个是社会关系局限于中国人和本专业,没有社会资源,生活的就会很痛苦。再举一个例子:我自己,因为学的专业没有一个中国人,被迫认识外国朋友,好多工作和实习都是他们口头一句话就帮我搞定的。(申请的文书也是他们帮我改的)
3,对于留学生,养成有任何问题先用英文google的习惯。美国有很多现行的法律我们不懂,不要问身边的人(尤其是访问学者之类短期访美的),自己直接上网查。因为美国违法成本太高,二手消息很容易害了你。
4,以平静的心态看待看餐馆的,中国城的。 他们有他们的苦衷,也有他们的追求。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
虽然英语不好,但混得比H1B的牛逼。(小F1不要做梦自己能在美国开餐馆)

就这些吧。

评分

参与人数 5大米 +65 收起 理由
jie123 + 1 赞一个
Brella + 3 👍
xiaoyuegangqin + 1 很有用的信息!
rushiwowen92 + 10 回答的很好!
modifiedname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yingrain 2014-3-30 14: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135
100%
0%
0
这个好耶~前排留名。。。14fall的新生好想听听呢~~~{:7_1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mio 2014-3-30 14: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73
99%
1%
1
huanyingrain 发表于 2014-3-30 14: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point 3 acres
这个好耶~前排留名。。。14fall的新生好想听听呢~~~

你赶紧收拾收拾准备去西楚吧,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yingrain 2014-3-30 15: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135
100%
0%
0
camio 发表于 2014-3-30 14: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赶紧收拾收拾准备去西楚吧,哈哈哈
.1point3acres
{:7_217:} 没嘛收拾的。。。I20没到什么都做不了。。。。

点评

你俩换个地儿聊天?  发表于 2014-3-30 15: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y10017667 2014-3-30 15: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281
91%
9%
28
前排占位、这是一个好的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unuh89 2014-3-30 15: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723
92%
8%
67
本帖最后由 nunuh89 于 2014-4-6 22:44 编辑 . 1point3acres

我可以先占一楼,然后编辑么?还在编辑中。
学的是机械,读了2年是2+2拿了本科,现在读master,也是机械。从中部农村到加州湾区。

我出国其实还没有到3年,也快了,第一次来是11年的8月份。本科2+2,读的是中部大农村的学校。刚下飞机觉得残障设施做的很好。从机场坐shuttle到的学校,一路上都是绿绿的田,挺荒挺漂亮的。有些很有田园的感觉。
人确实感觉很好,当然外国人普遍噱头好,是不是真的对你好比国人难甄别。开车非常礼让行人,这导致了每次回国和每次出国都不会过马路了。之前只出国一次过,是去的日本,感觉物价好贵啊,本来以为美国也是比较贵的,然后第一次买东西的时候都乘了6.3,然后发现什么嘛,也不是那么贵的,现在买已经不会乘汇率了。上课感觉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用英语学简单易懂很多,还有做project什么的,很早就开始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抓得比较紧,能学得比较扎实,一点点努力脚踏实地也不会感觉太难。环境好,空气质量好。有fishing hunting hiking等亲近自然的项目。有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argue,这点在中国很多时候人家就拿比你职位大,年龄大压你。


再说一下美国不好的地方吧。最重要的一点,难吃!特别是在midwest没有大城市的地方,人越少越没有亚洲人的地方越难吃。这让我们foodie怎么过,所以现在来了加州湾区感觉很满足。第二点,荒!大点的城市有地铁啊什么的,bay area很发达的公交就很像中国大城市了。不过很多地方,没有车是哪里都别想去的,生活都过不下去的,买日常用品要开车去买。看着很农村,不摩登。(这个当然有个人喜好的问题了)附加这点就导致了比较无聊。美国人比较遵守法规条例什么的,但是有的时候,脑筋又有点死。
.1point3acres
总体上,出国还是很好的经历,很庆幸当初做了这样的选择。

点评

现在 外面吃餐饭,给的消费都够国内食堂 吃半个星期的了  发表于 2014-10-31 09:26

评分

参与人数 2大米 +90 收起 理由
jby1797 + 10
modifiedname + 8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cb9d16a 2014-3-30 16: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378
88%
12%
51
收藏了,占楼日后再写。

点评

日后是神马时候。。。已经快半年了  发表于 2014-7-29 08: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斯基摩人26 2014-3-30 16: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1
100%
0%
0
前排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mio 2014-3-30 16: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73
99%
1%
1
楼主气死了,这么多回帖每一个有用的{:4_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llian0 2014-3-30 16: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   👍  0
0%
0%
0   👎
全局:   426
72%
28%
169
huanyingrain 发表于 2014-3-30 14: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好耶~前排留名。。。14fall的新生好想听听呢~~~

你BF去几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隐私提醒:
  • ☑ 禁止发布广告,拉群,贴个人联系方式:找人请去🔗同学同事飞友,拉群请去🔗拉群结伴,广告请去🔗跳蚤市场,和 🔗租房广告|找室友
  • ☑ 论坛内容在发帖 30 分钟内可以编辑,过后则不能删帖。为防止被骚扰甚至人肉,不要公开留微信等联系方式,如有需求请以论坛私信方式发送。
  • ☑ 干货版块可免费使用 🔗超级匿名:面经(美国面经、中国面经、数科面经、PM面经),抖包袱(美国、中国)和录取汇报、定位选校版
  • ☑ 查阅全站 🔗各种匿名方法

本版积分规则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