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类General 全职
硕士+(5-10年)
[]
积分不足,查看如何攒积分 或
解锁阅读权限 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 技术岗,不管人) @
字节跳动
BayArea湾区
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多久: 6months-1year | 你还在这家公司吗: Current Employee, no plan about leaving in the next year
==== 综合评价: ★★★☆☆ ====
你对公司商业前景有信心吗 : Yes
你觉得有清晰的发展空间吗 : Yes
WLB-平均每周工作多久 : 60-80hours
上次refresh多少钱 : NA
公司食堂 : No free food, no easy access to paid food
人员流动-你的director组内最近半年有多少人离职 : 5-10%
周围做决定的人一般是谁 : Other
大部分同事上班状态 : Killing themselves over work
你身边政治斗争如何 : Some, but tolerable
当初为什么选择来这家公司? : 综合判断后。在字节自己的
如果已经离开这家公司,为什么选择离开? :
具体工作,组,tech stack等 : 业务后端开发
最满意的是什么 :后面详细说
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 后面详细说
你对这份工作最看重什么 :后面详细说
注册一亩三分地论坛,查看更多干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今年字节这家公司在地里的动向很特别,一方面在这个找工作并不容易的年份出现了铺天盖地的内推帖,一方面是几乎一面倒的负面评价。作为在字节北美工作了近一年的人,看了半天的讨论也终于忍不住来凑个热闹聊两句。
为什么要去字节
前阵子地里很热的一个帖子就有在讨论“究竟谁会考虑加入字节北美”。其实虽然字节在大家心里很烂,但事实是还是有很多人纷纷加入(其中不乏背景很不错的人),那肯定总是有一些原因在里面。楼主作为前FLG senior(L5) IC,我个人去字节的理由很简单:
1. 工作scope和impact上明显要比FLG大,带来的成就感的确是在FLG工作中没有过的
2. 无论是管理还是IC的grow上都有清晰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指promotion)
3. 积累的工作经验大概率会对以后跳到其他公司带来较大的leverage
4. 字节是典型的火车头模式,如果能成为high performer,将会得到非常可观的资源倾斜(包括钱、人和好的项目)
我觉得其他来字节的senior level的人基本也就是以上所说的几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点在入职满半年之前都无法得到验证,因此take risk是逃不掉的 。我其实也做好了准备,一年内如果一旦确定我得不到期望的就立即回到之前的公司。
不管怎么说,在2020年选择加入字节北美的senior,确实很少是有人单纯是为了财务回报的。据我所知也有不少人是平薪来的,考虑到没有refresh以及恶心的vesting政策,其实是降薪来。当然也不会真的有人觉得去字节就能打破天花板。湾区华人的天花板至少得是FG的E6/L6吧,反正我还没到。说白了就是希望有一个跳板,take点risk为了自己的未来搏一搏。这个和大家有人买指数有人买个股有人上期权是一个道理。
而对于我所知道是比较junior的或者干脆是new gards的同事,他们为啥来字节原因几乎只有一个:没有别的更好的去处了 。
在字节工作的缺点
无论是国内还是美国,字节的问题当然很多,多到数不过来。我也从不避讳这一点。下面讲几个典型的吧,当然我的看法仅限于在我所在的org/组的观察和思考,并不适用于整个字节。只是尝试给大家一些data point。
1. 和国内关联太重
饱受诟病的WLB问题其实本质上还是这一点。对于我们业务部门来说,大部分的开发主力都在国内,而美国人数相对要少很多。因此但凡有一定规模的业务,开发测试都需要和国内合作,这意味着你晚上的时间就不再属于你了。
这些事情管理层也知道,他们也不希望这样,管理层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想一想其他在美国开设分部的科技公司,大多并没有做太多的核心的事情。而字节在北美的确是在开发核心产品,所以想脱离国内完全自己搞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想完全独立,基本上就意味着做的事情就不再核心,而这和我加入字节的初衷不一致。因此,这事情可能真的是无解。
这样的大背景下,WLB之差可想而知。我们合作的同事普遍每天工作到凌晨,周末往往也无法充分休息。每周70+小时的工作时间一点都不夸张。基本上每天从早上醒来打开Lark(字节的沟通app),到晚上睡前,几乎都在不停工作,基本也就周五晚上可以take a break。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我看不到结束的一天。我甚至很难想象我们回office上班后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其实说句实话,我时常思考的是:字节真的有必要把核心业务一大半在国内一小半放国外吗?这样低效的跨洋协作方式总有被所有人认为不再work的一天。而彼时字节北美的情况,我真的很难做乐观的判断。
2. 工作方式的影响
作为典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再加上长期持续和国内同事的合作,自己对互联网行业的思考以及个人的工作习惯将会更“中国化”。如果想长期在美国发展,这样潜移默化的变化很难说最后会带来正向的影响。以下几点是国内风格的典型弊端,但是又非常毒很容易感染习惯美国文化的硅谷人:
面对challenging problem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组织架构的优化,而不是去先想做事情本身如何更高效。或者说我们开始对“效率”这个词有了不一样的定义 技术上更多开始关注一些细节,vision和格局逐步降低 做为engineer,product sense慢慢变差,习惯了事情和方向都让PM去考虑 不仅认为让组里的junior加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认为自己和manager加班也是应该的,在极大工作压力的情况下不再去主动思考人生的意义,不再定期充电、阅读和旅行 被国内同事所影响,逐渐失去了一些在美国职场必备的职业性的礼貌和耐心,对待下属偶尔也开始发脾气了
当然,以上所说的几点不太可能同时对一个个体产生影响,但是据我的观察大家每一点多多少少可能都有一些。对文化弊端的抵御,其实是大家去中国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最大挑战。
后不后悔,想不想走
TBH:暂时还是不后悔的,我觉得我非常清晰的得到了(或者正在得到)我预期中的东西,付出的代价也多多少少在预料之中,尚还能忍受。总的来说这个选择的ROI暂时还是为正,除非字节北美有大的变动,我至少会选择呆个两年以上,暂时还没有离开的计划。但是如果我平时合作的同事突然告诉我要走了,我一点不会觉得意外。
上一篇:
亚麻个人工作感想 下一篇:
八一八Snap中国团队